NB-IoT和LTE Cat.1齐足并驱,赋能未来数字化转型

国际电信联盟(ITU)宣布NB-IoT&NR纳入5G标准、工信部发文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模组芯片厂商争相推出Cat.1产品、运营商聚焦Cat.1和NB-IoT行业市场……未来以NB-IoT满足大部分低速需求、以LTE Cat.1满足中等速率和语音需求、以5G满足更高速率、更低时延需求的局面已成各家共识。可以预见,在未来一年内,NB-IoT和LTE Cat.1将作为典型中低速物联网络迎来高速发展。

日前,中国移动集团总部已深入研究物联网技术演进策略、网络建设方案及业务发展策略,明确由NB和Cat.1承接2G物联网业务,并开展中低速物联网“领航行动”,从政策、网络、成本、生态等多方面发力NB-IoT和Cat.1物联网业务。

政策:紧抓2G迁移窗口期,保障存量用户使用的同时引导NB/Cat.1用户新增

近年,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助推物联网产业全面发展。2017年起,工信部多次发文推动包括NB-IoT、Cat.1等在内的物联网产业不断发展。2020年5月7日,工信部下发25号文《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对NB-IoT/Cat.1网络覆盖、模组价格、物联网连接数等提出要求,引导 2G/3G 物联网终端向NB-IoT和Cat.1逐步迁移,引导建立NB/4G/5G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随着本次政策东风的吹来,物联网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产业链上芯片、模组、终端、网络、应用等各环节都将受益。

中国移动作为全球第一大通信运营商,拥有覆盖最全的2G网络和数量最多的2G用户数,其超全的覆盖范围、超低的使用成本曾帮助物联网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根据工信部的指导意见,中国移动集团总部已明确由NB和Cat.1承接2G物联网业务,2020年底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在保障存量用户使用的基础上,引导客户新增业务由2G向NB/Cat.1迁移。在此期间,中国移动也将通过推动NB-IoT/Cat.1模组价格降低、加强网络覆盖、提升网络质量、增强终端和平台核心能力、完善客服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加速NB-IoT/Cat.1产业的发展和成熟。

网络:增强覆盖、提升质量,全面实现中低速网络领先

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向千行百业提供更加优质的网络服务。以当前主要的业务承载网为例,截至2019年底,中国移动4G基站建设总数已达到309万站,占国内运营商4G基站总数50%以上,同时,4G网络的国际传输带宽、4G网络漫游国家及地区数量等均在不断提升,而作为直接承载于4G网络上的Cat.1,将延续优质的网络资源和服务。NB网络方面,中国移动坚持网随业动、按需建设,持续加强市区、县城的连续、深度覆盖,有效拓展乡镇广覆盖,计划到2020年底,中国移动NB基站数量将达30万站以上,力争为广大合作伙伴提供一个Cat.1和NB-IoT协同发展,且覆盖广、质量优的中低速网络。

成本:推动NB-IoT/Cat.1模组价格进一步下降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NB-IoT模组能够在2年时间内实现“单价20元”,是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的成果,只有通过挖掘需求并推动产业快速规模化,才能有效降低其应用成本。中国移动圈定了水表、燃气表、烟感、电动车追踪、共享单车、家电、门锁七大典型NB-IoT应用场景, 车联网、智能POS、POC对讲三大典型Cat.1应用场景重点拓展,组织专项团队联合行业头部客户打造更多诸如“郑州电车终端”、“天津水燃表改造”的行业标杆项目,助力产业迅速上量,从而推动NB-IoT模组和Cat.1模组的价格进一步降低,其中Cat.1模组目标降至40元以内。


天网互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天网互联是国内具备智能硬件、云平台、移动端应用整套系统开发能力的专业物联网公司,专注于物联网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率先在国内推出NB-IoT智能锁、NB-IoT公版方案、4G门锁、GPRS门锁和CAT 1门锁等全套智能终端解决方案。NB-IoT智能锁落地项目:2019年2月完成中国移动NB-IoT智能锁产品引入,并在广东深圳、云南昆明、湖南长沙、广西南宁和江苏南京等地均已批量落地NBIoT智能锁项目运营,每个项目包含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通讯技术研发的智能门锁,辅以配套的租赁管理平台、物联网设备管理平台和手机APP、小程序。

2G退网步入5G时代,NB-IoT网络鼎力担当

2G退网步入5G时代,NB-IoT网络鼎力担当插图

时代需要发展,历史需要传承!

纵观数字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

2G网络为全球的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功不可没。

2G网络基于信令的模式,为用户提供具备QoS质量保证的移动通信网络。

GSM是为语音通话服务,GPRS是为数据通信服务。

GPRS是第二代移动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技术,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输,又称为2.5G。

在物联网时代,早期的M2M网络,主要依赖2G网络。现如今,很多人反应,2G网络经常连不上,之前还可以,最近不行了。之前向运营商投诉,还能有点用。现在投诉也没用了,运营商会建议大家选用新的网络。

2G退网,将逐步淡出历史舞台!

从全球运营商市场发展趋势来看,运营商停止2G网络投资,并相继关闭2G网络将是一种常态,预示着2G网络通信正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很多国家的运营商都已进行了2G网络退网。比如:

美国:AT&T、Verizon、Viaero、AWN

日本:KDDI、Softbank、NTT DoCoMo

加拿大:Bell、Telus、SaskTel

澳大利亚:沃达丰、Optus、澳洲电信

新加坡:M1、Singtel、StarHub、SaskTel

泰国:AIS、Ture、Real Future

瑞士:Sunrise

韩国:KT

……

美国AT&T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关闭2G网络、停止2G运营及服务,并把这些频谱在4G网络上重新利用。AT&T的3G和4G LTE网络已经覆盖了美国99%的人口,通过关闭2G网络,将为4G/5G释放更多的频谱。

中国联通关闭2G网络对其影响最小。因其3G网络采用WCDMA技术,即使没有VoLTE,WCDMA也能很好的支持手机语音通话。对2G网络进行清频后,对用户体验不会有太大差异。目前,联通正在加快2G退网,部分省市已从内部开始停用2G网络服务,并逐步向外扩展。

中国电信关闭2G网络的优势最大。2G网络采用CDMA技术,3G网络采用CDMA 2000技术,并且部分频段相同。中国电信对800M频段进行重耕,快速向4G LTE和NB-IoT切换。以较小的代价实现2G网络向NB-IoT切换,并为大规模物联网通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移动关闭2G网络的纠结最大。其2G网络覆盖范围最为广泛,用户数量众多。3G时代的TD-SCDMA技术完成了历史使命,功成身退,现阶段对中国移动来说,2G网络的覆盖率远远优于3G,清退3G网络、保留2G网络将是中国移动最好的选择。

但是,从频谱资源利用效率来看,政府并不希望中国移动固守陈规。

中国移动将2G网络的5M频段(904-909MHz / 949-954MHz)频段转让给中国联通发展4G网络,并制定了具体时间节点。

2019年12月之前:完成30%~40%省份的腾退工作。

2020年5月之前:完成全部的腾退工作。

同时,中国移动计划拿出至少5M的频谱用于发展4G网络。

也就是说:

中国移动用在2G网络的900MHz频段资源,将从20M减频到10M及10M以下。随着2G频谱资源的减少,中国移动2G网络体验将大幅度下降。

运营商每运维一张网络都需要不断的投入运维成本,2G/3G/4G/5G如果同时存在的话,运营商的运维成本和运维复杂程度都将上升。

基于2G网络的用户和应用已经开始逐步减少,但设备维护量反而是与日俱增。以往“七国八制”的通信基站设备商已经倒地无数,若想保持网络覆盖和网络优化,就必须采购现存厂家的基站设备。

在市场规则面前,有些运营商给出了时间节点,直接宣布关闭2G网络;有些运营商是不再继续发展2G SIM卡用户,新用户全部切到4G SIM卡;有些运营商的策略是不再进行2G网络优化和设备维护,坏一台少一台,直至变成鸡肋。

对运营商来讲,2G退网势在必行。

2G网络的频谱利用率太低,已持续多年处于赔钱状态,2G用户大多是低附加值群体,2G基站设备老化严重,故障率高,能耗不低,网络维护成本越来越大。

消费者已坦然接受,目前还不愿意接受现实的是芯片商和设备商,蒙蔽着双眼继续教育着客户:2G网络成熟、2G设备稳定、2G资费便宜、2G足够了……

自己都不用2G了,还在教育客户继续使用2G!

2G网络发展超过了20年。

NB-IoT网络发展仅3年有余。

按照人的生命年龄参考,2G网络已超过60岁,NB-IoT网络才上小学。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4G是运营商的基础网络,5G是运营商的增值网络。2G/3G的很多频谱都将用于4G网络,NB-IoT网络只需要利用一些边缘频谱,即可提供物联网服务,因此,运营商的频谱效率将会提升,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和更大的性价比。

2G网络终端数量将出现拐点下滑

2G退网步入5G时代,NB-IoT网络鼎力担当插图1

从5G物联网产业联盟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2G终端在惯性的驱动下,将继续保持一定的市场规模。产业转移趋势明显,欧洲、北美、东亚的市场出现断崖式下滑,但印度、非洲、南美洲等地的2G需求有所增加。

总体来看,2019年将是历史的拐点,随着新技术的升级换代,运营商有了NB-IoT的选择,将逐步关闭2G网络,传导效应就导致2G网络终端数量快速下滑。

有些人坚称:语音业务是用户最基本的通信需求。

这句话没错,但用户为了实现语音通话,不是非要选择运营商网络,比如可以选择微信通话。当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后,符合用户诉求的网络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在,如若继续坚持2G网络是覆盖基础的主因,就是为了覆盖而覆盖的自我欺骗逻辑。

2G退网到底该怎么退? 

运营商出现了无名的焦虑:

如何制定退网策略,既退2G网络,又不影响用户?

如果策略不当,很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从而影响用户数量,影响自身的市场竞争。

基于4G网络的VoLTE取代2G的语音通话,NB-IoT/eMTC取代2G的物联网功能。

根据2G/3G/4G的技术演进路线,我们可以看出:

2G网络是基于信令的电路交换。

3G网络的语音交换架构仍然承袭2G系统的电路交换,但是数据通信采用IP架构,总体来讲不是纯IP的方式,属于一种过渡阶段。

而到了4G时代,4G网络基于纯IP的方式,网络架构更加扁平化简单化,减少了网络节点和系统复杂度,从而减小了系统时延,也降低了网络部署和维护成本。

NB-IoT是在LTE的基础上进行简化而来,旨在提升运营商的频谱利用率。带着LTE的基因,基于纯IP的方式,实现我们期盼的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低成本。

NB-IoT的最初目的就是替换GPRS。

2G网络用户的痛,其实你不懂!

共享单车的历经了2017年的过山车顶峰,给2G网络运营商一个真实的“玩笑”。若想运营好共享单车,就必须采用网络覆盖好的运营商。实际结果是2G网络中国移动得分最高,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曾经还想挣扎一下,最后也放弃了幻想。这给中国移动内部挺2G的人士一股强心针。

但是,现实很残酷,共享单车本身命运多劫,地铁出站口的单车数量对基站是超强的负荷压力,资费也不高,SIM卡管理混乱,各种因素的叠加,运营商发现这也不是什么好生意。现如今,2G网络退频,对共享单车的连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逐步在切换到NB-IoT网络进行运营管理。

POS机,是个很大的市场。

经过近几年的技术分化,逐步形成了两种格局:一种是高频交易,为了稳定,大多采用4G智能POS机,比如饭店、卖场等;一种是低频交易,为了便宜,大多采用2G POS机,比如零星收单、刷卡套现等。

一些2G POS机用户反馈,很多区域接入2G网络出现困难,经常连不上。中国移动的2G频谱减少一半,对用户体验将是致命打击。一些POS机终端企业已经着手设计基于NB-IoT网络的POS机。

追踪器,在摇摆中逐步调整方向。

在车辆定位、物品追踪、金融资产租赁、老人小孩定位等市场,追踪器利用运营商的基础网络和卫星定位系统,很好的满足了业务场景的诉求。对于电池供电的场景,主要是终端上报,其余时间关机睡觉。看似需要“一直在线”,实际需求是“想要你在线,你就在线”。

随着2G网络的大面积退网退频,追踪器终端企业采用NB-IoT网络,提供满足客户场景诉求的功能。随着网络的覆盖程度越高、芯片成本越低,将更大规模的用于车辆、物品、人员、资产等领域的运营管理。

运营商不会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打造适应客户诉求的网络

中国三大运营商在SIM卡实名制的推广时期,对用户进行了4G SIM卡的大规模升级换代。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各种APP留存的电话号码、短信验证码等,导致消费者更换手机号码的代价变得空前艰难。

运营商一方面想发展新用户,但留存老用户的代价反而容易了。在SIM卡实名制更换的过程中,运营商花点小钱就能让用户从2G网络切换到4G网络,这比起高昂的2G网络维护费用,这点钱都不算什么。

2G网络功成身退,NB-IoT网络鼎力担当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任何物体都有可能连接网络。对于智能手机,运营商网络、Wi-Fi、蓝牙是绝对不能少的配置。而Wi-Fi、蓝牙在小范围通信领域的优势,是其它任何技术无法比拟的。

但是,很多物联网应用场景,需要长距离的无线通信接入技术,并且网络拓扑结构要尽量简化,星型拓扑就是很好的选择。已有的通信技术都无法满足现实的诉求。比如:

GPRS技术功耗太大,有些终端采用关机模式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Wi-Fi技术传输距离较短,接入终端数量有限,适合局域网,但不适合城域网或更大网络拓扑结构。

低功耗蓝牙虽然很省电,但传输距离太短,配对麻烦,需要中继器桥接,无法形成大规模网络部署。

LoRa满足低功耗广域网需求,但非授权频谱干扰较大,存在基站选址困难等因素,再加上很多地方开通地面波数字电视,导致部署维护难度激增。

ZigBee协议可自定义,增加了灵活性,却导致了不兼容。寄予厚望的自组织MESH网络并不被市场接受,路由的不确定性和功率消耗的不一致性是其最大的致命因素。

NB-IoT国际标准让全球运营商找到了发展物联网的动力引擎

前几年,对于3GPP组织成员,面临很大的尴尬。一方面觉得2G网络趋于鸡肋,一方面觉得4G网络是为人服务的,在物联网领域很难和其它无线技术进行抗衡。

在运营商、通信设备商、芯片商的共同努力下,3GPP于2016年6月份冻结了NB-IoT Release-13国际标准。

这预示着基于运营商的蜂窝网络体系,增加了一个富有活力的无线通信技术。

NB-IoT在LTE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4G网络的基础,简化了业务交互流程,增加了低功耗省电模式,修改了驻网管理模式,扩大了基站扇区的连接数量,增强了信号覆盖范围,降低了基站部署数量,复用了现有站址资源设施,减少了运营商部署成本,改变了过去流量收费的商业模式,换成了以连接次数和时间管理的新商业模式,摆脱纯粹管道的经营理念,拓展了物联网平台的规模化效应,还可以调动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的价值。

经过了3年时间的发展,NB-IoT在很多垂直行业应用扎根发芽,已初具规模效应的包括智能燃气表、智能水表、智能烟感、追踪器、可穿戴设备、白色家电、移动支付、智能消防栓、智能路灯、智能门锁、工业表计等。

随着基站部署规模的扩大、芯片的成熟稳定、物联网平台的逐步完善、以及各色各样的智能终端出现,未来,产业链日趋成熟,NB-IoT将呈现快速的规模化部署效应。

2G退网步入5G时代,NB-IoT网络鼎力担当插图2

从5G物联网产业联盟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NB-IoT的规模化部署,将逐步替代GPRS的应用场景,顺便抢占Wi-Fi、蓝牙、LoRa、ZigBee等技术的市场。

5G时代,NB-IoT技术将满足大规模连接的诉求

到了5G网络时代,要彻底改变之前2G/3G/4G为人服务的网络,而演变成为场景服务的网络。既要满足人的联网诉求,又要适应物联网和车联网的场景诉求。

中国的5G无线空口技术(RIT)方案基于3GPP新空口(NR)和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其中,NR重点满足eMBB(增强宽带移动通信)、URLLC(超可靠及低时延通信)的应用场景,NB-IoT满足mMTC(巨量机器类型通信)的应用场景。

5G不只是高速的网络,还有低功耗广域网。

从演进趋势来看,中国NB-IoT、LTE CAT.1、LTE CAT.4、5G Sub-6GHz将形成阶梯覆盖,主宰未来几年的移动通信网络大势。

2G退网步入5G时代,NB-IoT网络鼎力担当插图3

2G网络已完成历史使命,即可功成身退!

NB-IoT网络完成接力棒交接,将鼎力担当海量物联网应用的无线通信接入!

NB-IoT+Cat.1+5G深度覆盖,工信部发布2020年物联网首个重磅文件!

NB-IoT+Cat.1+5G深度覆盖,工信部发布2020年物联网首个重磅文件!插图

从移动互联网到移动物联网,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已是两个不同的时代。随着新基建政策的推出,我国移动物联网建设的加速键随即被按下了。NB-IoT/4G(含Cat.1)/5G作为物联网时代重要的连接技术,也将迎来爆发期。

近日,工信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更是让业界一片沸腾,此举着实给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打了一波鸡血。

NB-IoT、4G、5G梯次承接发展格局渐入佳境,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

在2015年以前,物联网连接主要是通过2G/3G等来实现的,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设备待机功耗高、信号覆盖差等。

而2015年之后,3GPP制定NB-IoT技术标准,宣告物联网首次出现了专门提供于物物连接的专用网络,NB-IoT不仅大幅降低了待机功耗,而且提升了信号接收灵敏度,同时还增强了覆盖。从最初 R13版本开始,发展到今年的R16版本,NB-IoT的各类性能指标不断加强,并不断在向5G mMTC接入。

目前看来,相比4G/5G技术,2G/3G技术的普遍利用效率较低。但即便如此,2G/3G物联网连接仍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根据业界给出的相关数据,在新增的物联网连接数中,2G/3G占比接近20%。

然而随着新基建大规模启动元年的来临,5G、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随之而来,加快形成NB-IoT、4G、5G技术梯次承接各类物联网连接的发展格局渐入佳境。

NB-IoT+Cat.1+5G深度覆盖,工信部发布2020年物联网首个重磅文件!插图1
《通知》也明确表示,以NB-IoT与Cat.1协同承接2G/3G物联连接,提升频谱利用效率。在保障存量物联网终端网络服务水平的同时,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2G/3G网络,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NB-IoT/4G(含Cat.1)/5G网络迁移。
2G/3G退网是必然的,但NB-IoT/4G(含Cat.1)/5G全面取代仍有挑战
NB-IoT/4G(含Cat.1)/5G取代2G/3G是历史的大势所趋,完全取代只是时间的问题。在整个替换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挑战,从商业到技术,再到用户思维:商业方面,以Cat.1为例,即使其成本已经实现大幅降低,从最开始100+降到目前40+,但纵观整个市场仍不满足于此,再加上产业链激烈的竞争,Cat.1模组的价格确实屡创新低,乃至低于成本。但这并非是一个良性的开始,在售价低于成本的情况下,最终伤害到的是整个产业生态。技术与用户思维的碰撞,以NB-IoT为例,首次引入了PSM和eDRX工作模式,本意是为用户带来方便,但不少用户思维并没有随即产生转变,仍然手动进行开关,导致这两种技术的功耗优势无法得到体现。

网络覆盖方面,仍以NB-IoT为例,目前看来NB-IoT网络覆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地区NB-IoT网络覆盖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承载2G连接迁移的要求,在局部覆盖深度方面还需加强。

四大细化目标推动移动物联网快速发展

《通知》以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建立NB-IoT/4G(含Cat.1)/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为总体目标,在深化4G网络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以NB-IoT满足大部分低速率场景需求,以Cat.1满足中等速率物联需求和话音需求,以5G技术满足更高速率、低时延联网需求。而总体目标也可细化为以下四个目标:

一、到2020年底,NB-IoT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

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我国已建成NB-IoT基站超过70万个,连接数已经超过1亿,实现全国主要城市、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

《通知》也指出,将在面向室内、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应用场景实现NB-IoT深度覆盖,并着力做好网络运维、监测和优化等工作,提升网络服务水平。

二、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2亿;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三大运营商2019年的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0.3亿,与12亿也不过是1.7亿之差。

其中NB-IoT经过3年的快速发展,连接数也已经超过1亿,这标志着NB-IoT产业突破历史拐点,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从应用层面来看,NB-IoT智慧水务、智慧燃气连接数均稳步向2000万连接迈进,并由点及面,向管网监控、电网断路器等行业纵深渗透。

三、推动NB-IoT模组价格与2G模组趋同,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向NB-IoT和Cat.1迁移;

《通知》提出,要鼓励各地设立专项扶持和创新资金,支持NB-IoT和Cat1专用芯片、模组、设备等产品研发工作,提高芯片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满足规模出货需求;打造NB-IoT完整产业链,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和应用系统;进一步降低NB-IoT模组成本,2020年降至与2G模组同等水平;加大Cat.1芯片和模组研发工作,推动模组成本降低,促进规模应用。

四、打造一批NB-IoT应用标杆工程和NB-IoT百万级连接规模应用场景。

从应用层面上看,实际上,NB-IoT技术已经渗透进各个垂直行业,各种新兴应用层出不穷。

目前我国智能门锁、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烟感探头、电动车监控等典型应用的连接数超过千万,形成了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电动车、智慧消防四大连接数千万级的市场,并且开始向其他行业纵深发展,如各种跟踪类的产品、老人小孩的跟踪器、资产的跟踪器、一些农业大棚的温湿度监测仪、血压和脉搏监测等医疗类产品等NB-IoT应用场景层出不穷。未来NB-IoT在垂直行业的应用还会不断大规模涌现。

此次移动物联网新政,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这一次,其实我们应该关注,从全面发展移动物联网到深入发展移动物联网,到底有哪些新意,哪些深意,管理层在释放什么样的产业信号?

01、NB-IoT将作为5G的一个标准长期演进

在通知中明确提出“推动NB-IoT标准纳入ITU IMT-2020 5G标准”,这无疑给NB-IoT技术产业吃了一颗定心丸。不用担心NB-IoT只是一个过渡性技术,做NB-IoT在5G时代将其长期存在。

02、给LTE-Cat.1正名

在本次通知中明确把 LTE-Cat.1 纳入移动物联网,并且指出其适用场景为中速度应用场景,使其与NB-IoT的定位分开,这同时也从侧面显示了 eMTC技术在中国“凉凉”了。

03、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得到提升

在通知中,特别的列出了要加强移动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当然,数据的安全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如何才能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系统还需要长期的摸索与完善,不过通知中也明确的指出了一些数据安全保障方案。有了安全的加持,物联网设备不再裸奔。

04、一批标杆性的物联网项目正在路上

通知也特别强调了推动物联网广度与深度,而基于国内物联网产业的现状,从广度的角度来说,物联网应用本来就很碎片,无法标准化复制,反而从深度的角度入手,选定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进行政策的扶持与推动,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05、移动转售企业成为有限帮手

在本次通知中,首次把移动转售企业纳入了发展移动物联网的帮手角色。但是也给移动转售企业列出了发展移动物联网的界限: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领域开展移动物联网业务创新。看来当年移动转售企业在垃圾短信、诈骗电话方面的阴影还没消去。

06、密切关注鼓励专项扶持和创新基金进展

本次通知鼓励“各地设立专项扶持和创新资金,支持 NB-IoT 和 Cat1 专用芯片、模组、设备等产品研发工作”。随着新基建政策落地,专项债券发行,地方政府一定会有相应的资金来扶持本地的企业研发。

小无线管制趋严,LoRa终究要凉凉的!

2019年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9年第52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进一步规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事项进行了公告。当天,老张写了一篇文章解读《工信部发公告,LoRa要凉凉了!》结果后台很多人留言说我危言耸听,后来我该用温和口气发文请大家评判,实际上,用户的投票已经说明了问题了,详见《工信部发公告,LoRa要凉凉还是大发展?》很多用户认为这个公告对本土标准ZETANB都是利好,今天,中国NB-IoT产业联盟秘书长解运洲发文从专业角度这个公告,文章以极其专业的论据论证了LoRa将前景黯淡,实际上LoRa终究是要凉凉了,也就是时间问题而已,在目前这个状况下,明知道前景黯淡明知道是定时炸弹,如果还有人以专业人士自居继续鼓吹大家上LoRa,那不是非蠢既坏那真是可以说是别有用心了,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专业人士的评论。

以下是发自”5G物联网产业联盟“微信号的该文全文

影响LoRa的主要内容,是《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目录和技术要求》的第四部分,即民用计量仪表部分。

原文如下:

(四)民用计量仪表

限在建筑楼宇、住宅小区及村庄等小范围内组网应用,任意时刻限单个信道发射。

民用计量仪表设备应当具备“发射前搜寻”等干扰规避功能,且不能被用户调整或关闭。

若使用频率与当地声音、电视广播电台频率相同时,不得在当地使用;若对当地声音、电视广播接收产生干扰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待消除干扰或调整到无干扰频率后方可重新使用。

1、使用频率:470-510MHz。

2、发射功率限值:50mW(e.r.p)。

3、发射功率谱密度限值:占用带宽小于等于 200kHz 的, 为 50mW/200kHz(e.r.p) ;占 用 带 宽 200-500kHz 的 , 为 10mW/100kHz(e.r.p)。

4、单次发射持续时间:不超过 1 秒。

5、占用带宽:不大于 500kHz。

6、频率容限:100×10-6。

 

当规范发布后,各路专家纷纷解读。

有些人认为LoRa“老了”,不要再用了,否则以后各地无委一旦执行,LoRa终端将无法联网。而企业承诺给水/气/热等领域的产品时效将无法兑现,因属公共事业,甲方和相关领导亦将承担较大风险。

有些LoRa从业人员则认为此公告是给LoRa留了一条缝隙,不至于赶尽杀绝。

大家需要拆除一些不符合公告要求的LoRa网关和终端,重新设计符合要求的设备进行部署和应用。

在过去,很多LoRa从业人员只是认为LoRa网关部署繁琐,需要自己部署网关,需要220V供电,需要选址,需要缴纳场地使用费,需要自己维护,在受到频谱干扰的时候自己定位问题,为了通信距离不得不调高发射功率,还有协议不兼容等等因素。在行业领域,尤其是水/气/热行业,之前坚挺选用LoRa的也转向NB-IoT了, 让我们一一解读其中的关键要点:

解读1:

为什么此次公告对民用计量仪表影响非常大?

按照新的规定,设备厂家需在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上明确写明:这个设备是用于“民用计量仪表”,用在某某(水表/气表/电表等)场景。这点要求厂家必须明示产品计量仪表属性。

众所周知,基于LoRa的表计必须结合LoRa网关配合使用。

但是,LoRa网关并不属于民用计量仪表,而属于无线通信类设备。

无线电管理局明确指出:

470 ~ 510MHz频谱按照微功率方式应用于民用计量仪器仪表,并不属于ISM频谱。

我国在100MHz-1GHz频段中没有指定用于ISM应用的频段。

LoRa用户认为的470~510MHz频谱为ISM频段,应用于物联网数据传输,本身并不符合国家无线电频率管理规定。

解读2:

限在建筑楼宇、住宅小区及村庄等小范围内组网应用。

这个限制就是表明:LoRa不能用于组建大网,也不能搭建城域网,尤其是在公共事业服务领域。这使得LoRa之智慧城市的使用几乎无望。

LoRaWAN协议的目的是为了组建大网,对于有些城市和企业搭建的城域网或更大网络,将变成违规搭建,必然面临“拆除”的尴尬境地。

解读3:

任意时刻限单个信道发射。

此要求对LoRa终端没有影响,但限制了LoRa网关同时进行下行响应或者数据传输的信道数。

下行容量限定为单信道容量。如果下行业务较多,则需要扩容。

也就是说,只能通过增加网关的数量来进行扩容,而不能通过采用更多的信道进行扩容。

此举必然导致投资成本成倍增加。

解读4:

民用计量仪表设备应当具备“发射前搜寻”等干扰规避功能,且不能被用户调整或关闭。

LoRa当前是按照想发就发的Aloha方式进行通信的,不具备干扰规避功能。

如果要支持“发射前搜寻”,则整个产业链需要进行新开发和适配,增加模组/终端复杂度和开发成本。

解读5:

发射功率谱密度限值:占用带宽小于等于 200kHz 的, 为50mW/200kHz(e.r.p) ;占 用 带 宽 200-500kHz 的 , 为 10mW/100kHz(e.r.p)。

此规定说明该频谱是按照微功率场景使用,e.r.p不是终端的发射功率,是包含天线增益后的功率。

目前,大部分LoRa行业应用的网关和终端使用的功率都超过了该规定,并不符合微功率无线电设备要求。

一旦无委严格执行,则必然面临拆除的风险。

解读6:

单次发射持续时间:不超过 1 秒。

LoRa的空中传输时间受带宽、扩频因子、编码率、数据包大小等影响,这也决定在不同场景下的传输功能。

A:在典型的50~100字节业务模型下,按照LoRaWAN规定的各种速率下可传输的最大字节数来分析,扩频因子最大只能到10。因此,LoRa覆盖要收缩约5dB(即覆盖要求提升5dB,MCL149)。

按照新的要求进行建网,相比以前的部署方式,网关数量需增加90%的数量。

LoRa企业可通过减少每次传输的数据量来规避,使用扩频因子12,即在覆盖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每次最多传输12个字节。

这种方式根本无法使用,因为LoRaWAN的最小数据报头开销为12字节。

若使用扩频因子11,覆盖收缩2.5dB,传输数据量44字节,除去报头开销最大32字节,网关数量也需要增加约36%的数量。

B:LoRaWAN现有的协议需要更新,存量终端和网络需要升级适配,EIRP和传输时间也需要更新。

解读7:

若使用频率与当地声音、电视广播电台频率相同时,不得在当地使用;若对当地声音、电视广播接收产生干扰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待消除干扰或调整到无干扰频率后方可重新使用。

地面波数字电视信号(DTMB)可以免费接收高清电视节目,是国家的惠民工程。

但是,地面波数字电视对LoRa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中心频率落在52.5MHz到706MHz的范围内,并且不同的城市可以不同。

这给LoRa的影响是,一旦当地开通了地面波数字电视,之前处于同一频频的设备将无法工作,必须拆除后重新调试安装。

解读8:

自2022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或者进口不符合本公告但符合《关于发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的通知》(信部无〔2005〕423号)规定的民用计量仪表。

符合原规定已合法使用的上述微功率设备可用到报废为止。

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小包、低频次、覆盖距离近、小容量、计量仪表)。

老设备要报废(2022年1月)。

新设备有更高要求(开机前嗅探),局部具有长期不可使用的风险。

从低功耗广域网的部署方式来分析,只有为用户搭建一张具有QoS服务质量的网络,并且不受频谱干扰和规划的影响,才能长期满足于行业用户的诉求,为提升该行业的管理效率提供优质的整体解决方案。

与LoRa相比,NB-IoT无需网关、选址和个人维护等节约了前期成本外,同时也具备一下几点优势:

强链接:在同一基站的情况下,NB-IoT可以比现有无线技术提供50-100倍的接入数。一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举例来说,受限于带宽,运营商给家庭中每个路由器仅开放8-16个接入口,而一个家庭中往往有多部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未来要想实现全屋智能、上百种传感设备需要联网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而NB-IoT足以轻松满足未来智慧家庭中大量设备联网需求。

例如:天网互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与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于2019年签署了2000套NBIOT智能门锁、水表和电表的项目,所有设备只需要在一个基站的连接下就能在小区内正常使用。

高覆盖:NB-IoT室内覆盖能力强,比LTE提升20dB增益,相当于提升了100倍覆盖区域能力。不仅可以满足农村这样的广覆盖需求,对于厂区、地下车库、井盖这类对深度覆盖有要求的应用同样适用。以井盖监测为例,过去GPRS的方式需要伸出一根天线,车辆来往极易损坏,而NB-IoT只要部署得当,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例如:长沙岳麓山上共享休憩屋采用天网互联NB-IoT智能门锁,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扫码付费开门。很好的展示了NB-IoT覆盖能力强特性。

低功耗:低功耗特性是物联网应用一项重要指标,特别对于一些不能经常更换电池的设备和场合,如安置于高山荒野偏远地区中的各类传感监测设备,它们不可能像智能手机一天一充电,长达几年的电池使用寿命是最本质的需求。NB-IoT聚焦小数据量、小速率应用,因此NB-IoT设备功耗可以做到非常小,设备续航时间可以从过去的几个月大幅提升到几年。

低成本:与LoRa相比,NB-IoT无需重新建网,射频和天线基本上都是复用的。以中国移动为例,900MHZ里面有一个比较宽的频带,只需要清出来一部分2G的频段,就可以直接进行LTE和NB-IoT的同时部署。低速率、低功耗、低带宽同样给NB-IoT芯片以及模块带来低成本优势。

高安全:NB-IoT使用了授权频段,有三种部署方式:独立部署、保护带部署、带内部署。全球主流的频段是800MHz和900MHz。NB-IoT是基于授权频段的通信,可以有效减少拥塞现象,而且减少被攻击的概率,安全性能好。国内三大运营商可为NB-IoT提供电信级保障,安全性、可靠性有保障。而天网互联的NB-IoT智能门锁还加入了区块链技术,更大程度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专利名称: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锁监管设备、方法及存储介质 )

以下是公告全文和无委会对公告的解释

2019年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2019年第52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进一步规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事项进行了公告。

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为促进各类无线电业务和应用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以下简称微功率设备)的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生产或者进口在国内销售、使用列入并符合《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目录和技术要求》(见附件)的无线电发射设备,无需取得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无线电台执照、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但应当符合产品质量等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国家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

二、微功率设备的使用不得对其他合法的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也不得提出免受有害干扰的保护要求,如对其他合法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设法消除有害干扰后方可继续使用。

三、使用微功率设备必须承受其他合法的无线电台(站)的干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规定的工业、科学及医疗(ISM)应用频段内使用微功率设备,还应当承受ISM应用设备产生的射频能量的干扰。微功率设备受到干扰时不受法律保护,但可向当地无线电管理机构报告。

四、微功率设备的调整或控制装置应仅限于在技术要求规定的技术指标范围内进行调整或控制。使用微功率设备不得擅自改变使用场景、扩大发射频率范围、加大发射功率(包括额外加装射频功率放大器),不得擅自更改发射天线。

五、在航空器内和依据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划设的射电天文台、气象雷达站、卫星地球站(含测控、测距、接收、导航站)等军民用无线电台(站)、机场等的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使用微功率设备,应当遵守电磁环境保护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未经批准,不得在航空和军事管制区使用模型无线电遥控设备。

六、微功率设备应当在其产品使用说明(含电子显示的说明书)中注明以下内容:

(一)符合“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目录和技术要求”的具体条款和使用场景,采用的天线类型和性能,控制、调整及开关等使用方法;

(二)不得擅自改变使用场景或使用条件、扩大发射频率范围、加大发射功率(包括额外加装射频功率放大器),不得擅自更改发射天线;

(三)不得对其他合法的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也不得提出免受有害干扰保护;

(四)应当承受辐射射频能量的工业、科学及医疗(ISM)应用设备的干扰或其他合法的无线电台(站)干扰;

(五)如对其他合法的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措施消除干扰后方可继续使用;

(六)在航空器内和依据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划设的射电天文台、气象雷达站、卫星地球站(含测控、测距、接收、导航站)等军民用无线电台(站)、机场等的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使用微功率设备,应当遵守电磁环境保护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

(七)禁止在以机场跑道中心点为圆心、半径5000米的区域内使用各类模型遥控器;

(八)微功率设备使用时温度和电压的环境条件。

七、自2020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或者进口不符合本公告但符合《关于发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的通知》(信部无〔2005〕423号)规定的电子吊秤无线传输专用设备、230MHz频段无线数据传送设备、230MHz频段起重机或传送机械专用无线遥控设备,以及《关于无线汽车防盗报警设备使用频率的通知》(信无函〔2006〕61号)规定的410MHz频段汽车报警器等微功率设备。

自2022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或者进口不符合本公告但符合《关于发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的通知》(信部无〔2005〕423号)规定的民用计量仪表、模拟式无绳电话机和698-787MHz频段的微功率设备。

符合原规定已合法使用的上述微功率设备可用到报废为止。

八、发现涉及违法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微功率设备行为的,可向无线电管理机构举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应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九、遇有国家重大任务或进行无线电管制时,微功率设备的使用应遵守国家重大任务期间发布的无线电管理规定,或服从有关无线电管制命令和无线电管制指令。

十、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公告实施前已获得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的微功率设备,在型号核准证有效期内可标注型号核准代码。此前发布的微功率设备有关文件,凡与本公告不符的,按照本公告执行。

特此公告。

对于这个公告,无线电委员会特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9年第52号》做了解读,内容如下:

发布时间:2019-11-28  来源:无线电管理局

为促进各类无线电业务和应用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下称“微功率设备”)的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19年第52号公告,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问:什么是微功率设备,它的应用有什么特点?

答: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相关决议和建议书,微功率设备具有发射功率小、传输距离短、设备数量多等特点,一般是指提供单向或双向通信,且对其他无线电设备仅具有较低干扰可能性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多数情况下微功率设备与相关频段内的无线电业务能够共用频率,并遵循不对其他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也不得提出免受有害干扰保护要求的使用原则。

问:我国微功率设备管理的历史情况?

答: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微功率设备实施系统管理。1998年,原信息产业部发布了《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管理暂行规定》(信部〔1998〕178号),并随文印发了12类微功率设备及其技术要求,明确了微功率设备的范畴。2005年,原信息产业部修订了《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信部无〔2005〕423号),修订发布了通用微功率设备、通用无线遥控设备等14类微功率设备及其技术要求,规定微功率设备无需办理频率使用许可和台站执照,但应当取得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

问:为什么要制定该公告?

答: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修订发布,明确国家规定的微功率设备无需办理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无线电台(站)设置、使用许可和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条例》,规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需要明确微功率设备范畴,划清管理边界。此外,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应用和新技术,一些技术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原有微功率设备管理的文件的部分条款也已不适应形势发展。因此,需要对微功率设备的管理文件进行修订。

问:公告制定过程是怎样的?

答: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微功率设备研究工作,主要过程如下:

一是制定公告初稿。对以往发布的微功率设备管理相关文件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微功率设备的新应用与新技术,形成公告初稿。明确微功率设备范畴,规范微功率设备的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的管理与技术要求。

二是广泛听取意见。考虑到微功率设备应用范围广、涉及领域多,于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先后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同时,还征求了国务院相关部委、各省(区、市)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意见,并对上述意见进行了认真梳理和逐条分析,与产业界进行了多轮次沟通和协调。

三是对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论证和专家咨询。对于涉及的重点问题、重点频段,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兼容性分析和测试论证工作,为公告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2019年6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专家咨询会,根据专家意见和公开征求意见的反馈情况,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问:公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本公告明确了微功率设备相关管理要求,规范了微功率设备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并明确了微功率设备的范畴和管理边界。

一、公告正文共10条内容,包括微功率设备的范畴,频率、台站和设备管理要求,干扰处理原则,特殊场景使用要求,产品说明内容,部分设备使用过渡措施等。

二、公告附件中明确了最新的微功率设备种类。包括通用微功率设备、通用无线遥控设备、无线传声器等八类,并对其工作频段、发射功率、工作带宽等射频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三、根据管理和应用需要,公告中将原明确参照或者按照微功率设备管理的部分设备从微功率设备中移出,另行制定有关管理规定。

问:我国指定用于工业、科学及医疗(产生射频能量,以下简称ISM)应用的频段有哪些?与其他国家或者区域有何不同?

答: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及其中脚注5.138和5.150,6765-6795kHz(中心频率6780kHz)、61-61.5GHz(中心频率61.25GHz)、122-123GHz(中心频率122.5GHz)、244-246GHz(中心频率245GHz)频段用于ISM应用,但其使用须经无线电主管部门给予特别批准;13553-13567kHz(中心频率13560kHz)、26957-27283kHz(中心频率27120kHz)、40.66-40.7MHz(中心频率40.68MHz)、2400-2500MHz(中心频率2450MHz)、5725-5875MHz(中心频率5800MHz)、24-24.25GHz(中心频率24.125GHz)频段也用于ISM应用,在这些频段内工作的无线电业务必须承受由于这些ISM应用产生的有害干扰。

国际上,433.05-434.79MHz(中心频率433.92MHz)频段是国际电联第一区部分欧洲国家指定用于ISM应用的频段,902-928MHz(中心频率915MHz)频段是美国等国际电联划分的第二区国家指定用于ISM应用的频段。与欧美相比,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际电联第三区国家在100MHz-1GHz频段中没有指定用于ISM应用的频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上述指定用于ISM应用的频段也划分给了无线电业务使用,不论是ISM应用还是符合划分的无线电业务,都可以使用上述频段,但均要符合我国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

问:在我国允许微功率设备使用的频段主要有哪些?

答:国际上,微功率设备使用的频段均与无线电业务或ISM应用的频段共用,国际电信联盟并没有给微功率设备指定专用、独占的频率。

在我国,允许微功率设备使用的频段亦是如此,一是共用指定用于ISM应用的频段。在这些频段内ISM应用可能对其他无线电应用产生有害干扰,在大部分ISM频段允许微功率设备在满足规定技术条件下共用。二是共用无线电业务使用的频段。考虑到微功率设备发射功率小、传输距离短,结合我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划和使用实际情况,在对同一频段内依法已经开展或将来开展的无线电业务不会产生有害干扰的前提下,符合相关管理规定和技术要求的微功率设备可使用部分非ISM应用的频段,即共用无线电业务使用的频段。

2019年物联网平台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可以给企业提供新的机遇,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为什么小编胆敢放此豪言壮语呢?理由如下:

  • 全球有70亿个有效物联网设备(IoT Analytics report)
  • 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将增加到100亿台,到2025年将达到220亿台。(IoT Analytics report)
  • 到2021年年底,物联网的价值预计将达到5200亿美元。(Statista)

某些新出现的物联网风口已经为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机会。物联网的领域很宽泛,这也就意味着在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方面有很多可供选择的地方。如果你是一家想把物联网作为核心的企业,那就必须了解,在2019年,物联网平台的最新信息。

01

人工智能应纳入物联网

如前所述,物联网在过去的几年里发展迅速。全球有超过70亿个联网设备,它们中的大多数集成在一个小型处理器上。简而言之,物联网已经变得无处不在。

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物联网中,可以进一步增强物联网的能力。

这将有助于物联网为数据分析和应用创造良好的机会。例如,将人工智能(AI)融入物联网后,自动驾驶汽车不仅可以安全地让乘客下车,还可以利用交通数据做出准确的交通模式预测。因此,这将有助于今后建设效率更高的基础设施和道路。

制造业:利用物联网连接装配线的工厂

这将降低制造过程中的不合格率。总之,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集成到物联网设备中有着巨大的潜在效益。亚马逊(Amazon)、谷歌(Google)、微软(Microsoft)、IBM等大品牌已经在物联网设备中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并从中获取了最佳效果。

交通: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汽车的合作让人拍案叫绝

例如,特斯拉(Tesla)推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驾驶汽车,但其自动驾驶能力有限。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成熟的编程,它使自动驾驶汽车能够理解交通规则,有效地处理所有障碍。

但是,也有一些缺点。当其他驱动程序混合在一起时,程序员无法为每一个可能的变量编写程序。特斯拉汽车可以收集其他特斯拉汽车的实时数据,这样一来,任何新变量的出现都可以轻松无缝地与其他联网车辆学习和共享,从而可帮助驾驶员确保自动驾驶模式的安全。

02

工业物联网和数字孪生技术会兴起

工业物联网通过分析和集成大量的数据,提高了业务的效率和生产力。事实上,包括工业物联网在内的物联网应用将会以指数速度增长。此外,制造业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优势。它不仅使制造业更具竞争力,而且降低了其风险因素,同时提高了其盈利能力。

现代物联网平台必须具备的另一个关键,数字孪生技术。根据Gartner的一项调查,在未来3-5年内,数以十亿计的事物将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来实现价值。

数字孪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软件,可以作为特定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虚拟模型。

将其与物联网相结合将缩小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差距。

此外,这样可以在监测系统的同时对数据进行彻底的分析。反过来,监测工作甚至在问题发生之前就能解决这一问题。监测控制还将杜绝意外的停机,提供新的机会,并通过模拟促进未来的规划。

这三个好处,防止停机,提供新的机会,并推动未来规划与模拟,使这个虚拟现实的世界高度迫切企业将数字孪生技术整合入物联网。而且,在Gartner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中,数字孪生技术将继续存在。因此,不采用这一战略的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03

纳入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物联网设备收集大量数据。

因此,采用物联网相关的安全标准变得至关重要,这可以通过“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来实现。企业在使用物联网技术时应该牢记,GDPR是处理个人及敏感资料的规例。换句话说,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透明和明确的披露是必要的。

物联网开发人员应该在各个级别上负责一个标准级别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这些级别包括数据加密、不同的验证方式、主动同意等。简而言之,物联网设备或企业使用的任何软件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合法收集数据。应该以一种使其可访问性,处理和存储最小化的方式完成。

如果收集客户数据及收集方式背后的意图是透明的,将增强客户对我们业务的信心,并使我们更具竞争性。

04

云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使用

物联网云解决方案的普及率空前高涨。

在2018年物联网开发者调查中,亚马逊的AWS和微软的Azure云服务被认为是物联网产品云开发的首选。这两家巨头拥有市场营销能力、基础设施以及任何新物联网设备的即时发布所需的可访问性。

微软于2018年发布的Azure物联网中心平台,有助于在设备和云中实现更安全的通信

它基本上是一种软件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它将物联网固件连接到云上。因此,包括云解决方案在内的物联网设备可以为我们的业务创造奇迹,投资它可以帮助公司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力。

05

利用边缘计算处理分析数据

边缘计算作为一个分布式和开放的IT基础结构工作。它处理发生数据生成的网络边缘附近的数据。它不依赖于集中的数据处理中心,相反,它专注于分散处理能力,支持移动计算和物联网技术。

边缘计算有助于设备本身处理数据。

它不适用于通过数据中心传输的数据,这对物联网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要知道,云计算并不总是唯一的选择。在某些情况下,当一个持续的连接是不可能实现的时候,那么边缘计算可以派上用场。因为,它具有处理、分析和执行数据的能力,即使在远离完全网络覆盖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微软(Microsoft)、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等都在广泛采用边缘计算。

它不仅可以替代云计算技术,而且可以安全可靠地将其带到任何地方。因此,如果想通过物联网战略获得助推力,那结合边缘计算可以为你的业务在2019年创造奇迹。

亚马逊的AWS IoT Green grass服务采用了相同的技术。

它利用边缘设备,使开发人员能够使用Lambda函数。而Lambda函数则允许开发人员在计算物联网设备中的任务时利用机器学习。因此,很明显,边缘计算为物联网设备提供了很多,无疑它应该成为任何现代物联网平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6

在物联网设备中纳入5G标准可将其价值提高到一个显著的水平。

除了减少延迟之外,它还提高了与嵌入式设备移动通信的可靠性。随着延迟的减少,连接的物联网设备将以更快的方式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将进一步实现对数据的无缝分析和管理。

在短时间内需要快速和即时计算的应用程序或服务可以从这种无懈可击的技术中获得巨大的效益。

每个行业都可以利用5G标准,并铺平新的成功道路。因此,如果手头有一个具体的业务计划,应该考虑在现代物联网平台中部署这种高端技术。

07

LPWAN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LPWAN可以放大物联网设备的潜力.

LPWAN可以轻松地运行在任何需要较高寿命的小型设备上,这些设备位于偏远地区。具有低传输速率的LPWAN功能的微型传感器可以成功地与LPWAN集成在一起。预计在2023年,通过LPWAN连接的设备将达到10亿以上。

07

近年来,智能音箱市场急剧增涨。

除了智能家居自动化市场外,它还在工业领域有所应用。它不仅利用免提控制和快速跟踪过程,而且同样降低了维护和管理的成本。反过来,精心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机会,包括终端用户和他们各自的设备之间易于通信的方法。

这些语音辅助设备将在哪些方面对企业最有好处?

语音助理的使用率预计到2023年将增长1000%,达到2.75亿台。它无疑是影响企业运作方式一个主要因素。从Alexa到谷歌Home,这些支持语音的物联网产品正在成为一种驱动力,帮助企业获得成功的物联网战略。

08

创新物联网解决方案

将物联网与其他技术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各种技术协同工作。因此,它可以帮助企业无缝地实现特定目标。让我们来看看哪些技术,可帮助物联网变得更加高端。

1. 区块链

区块链有助于保护数据不受潜在的不安全设备的影响。它作为一个数字分类账来保存信息,并将数据分发到与链连接的大量设备中。因此,不可能对数据进行任何意外或恶意的更改。

因此,在物联网设备中集成BlockChain将使任何业务更加可靠和安全。

区块链的安全性是许多物联网设备已经集成BlockChain的原因。事实上,20%的物联网设备在其数据收集的方法中加入了某种类型的BlockChain服务。所以,如果说BlockChain已经在物联网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也没错。

2. WebRTC

WebRTC被称为网络实时通信,它是一个开源项目,可以促进物联网产品之间部署双向通信。它通过一个简单的浏览器来实现,而不需要任何特定的工具或插件。WebRTC以更少的开发时间、更少的精力和更多的辅助工具,实现了丰富的功能。

以下是Amazon最新开发的Sensor和Alexa API的一个例子,它将有助于使这一概念更加清晰。

它不仅允许与终端用户无缝通信,而且还可连接摄像头、门铃和支持Alexa的Echo设备。总之,这些技术的结合使得物联网设备在可在出最少的力的同时,实现最大的效果。

09
物联网2019年能解决的5个行业问题

就像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我们思考、感觉、行为、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一样,物联网及其“物联世界”的概念使世界变得更小、更安全、更智能。不仅如此,物联网还将为医疗、农业、节能、道路交通管理和安全管理等行业问题提供一个更加可行的解决方案。

1. 医疗保健危机

物联网正在应对前所未有的医疗突发事件。

在医疗史上,从未像今天一样,可以方便医护人员监测病人的健康状况。通过联网医疗设施对心脏紧急情况的案例已经实施。在支持物联网的系统中,任何与心脏监护仪相连的患者的健康危机都会自动触发护士站的警报,从而挽救宝贵的生命。

2. 农业问题

虽然农业收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因素和条件,但物联网可以帮助农民预测这些情况,并据此规划和采取相应的行动。此外,当温度读数超过规定的极限时,联网驱动的温度传感器可以被农业专家用来打开洒水喷头。

3. 节能

自然资源日益枯竭,而智能家居自动地选择了节能。拥有这些功能使房主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监控它们每天、每周和每月的使用情况。

4. 道路交通管理

随着世界各地的城市在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物联网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交通管理机构、救护车等可以借助与物联网卡相连的设备,如GPS设备、智能手机、照相机、交通灯和汽车,帮助监测交通模式,使司机随时了解交通状况。

5. 安保管理

企业越来越多地依靠物联网等联网系统来管理其工作场所和建筑物的安全。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物联网卡,它可以连接到传感器,如足印传感器,生物识别传感器,面部识别等。

10

结语

包括上述策略在内的物联网平台将有助于企业业绩大幅增长。物联网行业正在经历许多变化。这些仅是许多趋势中的一小部分,可以帮助物联网设备适应现代化的一种方法。此外,这只是2019年物联网行业空前增长的开始。

不久的将来,物联网设备的广泛使用将成为必然,世界将以各种可能的方式互联。

因此,现在是各组织充分利用物联网设备所提供的独特机会和能力的各种优势的时候了。它将帮助企业在物联网连接的生态系统中呈现更多的功能并加速生产力。

总之,有了正确的目标、数字化转型的方法、高端的计划和工具,物联网就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新的高度。它可以为客户和组织提供实用价值,使其在长期的业务中取得成功,同时具有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

什么是“NB-IOT+”?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2017年6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 (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网络部署, 构建 NB-IoT (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 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到2020年,NB-IoT网络 实现全面普通覆盖,面向室内、交通路网、地下 管网等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覆盖,基站规模达到150万个。

什么是“NB-IOT+”?插图

 

 

什么是“NB-IOT+”?

NB-IOT是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协议的简称,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而“NB-IOT+”则是利用其这项技术的覆盖广、连接多、速率快,使用运营商授权频段,无需架设基站, 部署简单、维护成本低等特性把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通俗来说,“NB-IOT+”就是“NB-IOT+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协议通信技术及物联网平台,让NB-IOT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就好比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让很多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NB-IOT也会像电一样,形成了诸多如基于NB-IoT的智能水务行业、电力行业、智慧家居行业、智能定位行业、智慧农业和共享行业等新业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NB-IOT农业正在从自动化无人值守领域渗透,为农业生产节省人工成本。NB-IOT运输正在从智能化定时上报定位数据领域渗透,从而实现运输信息智能化实时上报位置数据。

3GPP更新5G标准时间表及R17版工作方向

6月初在美国加州刚结束的3GPP RAN#84会议上又带来了5G空口标准的最新时间表(Rel-15/16/17)及Rel-17的工作方向,RAN工作组主席专门就此做了在线介绍,“电子测试测量之家”根据其介绍做了以下归纳整理。(完整视频:https://vimeo.com/346171906)

3GPP 5G标准 Rel-15完成

Rel-15作为第一阶段5G的标准版本,按照时间先后分为3个部分,现都已完成并冻结:

  • Early drop(早期交付):即支持5G NSA(非独立组网)模式,系统架构选项采用Option 3,对应的规范及ASN.1在2018年1季度已经冻结。
  • Main drop(主交付):即支持5G SA(独立组网)模式,系统架构选项采用Option 2,对应规范及ASN.1分别在2018年6月及9月已经冻结。
  • Late drop(延迟交付):是2018年3月在原有的R15 NSA与SA的基础上进一步拆分出的第三部分,包含了考虑部分运营商升级5G需要的系统架构选项Option 4与7、5G NR新空口双连接(NR-NR DC)等。标准冻结比原定计划延迟了3个月。

3GPP更新5G标准时间表及R17版工作方向插图

 3GPP 5G标准 R15版本时间表

目前全球范围正在启动中的5G商用服务主要还是基于19年3月版标准的Rel-15 NSA模式。 受垂直物联网业务的驱动,Rel-15 SA模式组网也会很快到来,首先会在中国商用。

3GPP 5G标准 Rel-16进展

Rel-16作为5G第二阶段标准版本,主要关注垂直行业应用及整体系统的提升,主要功能包括面向智能汽车交通领域的5G V2X,在工业IoT和URLLC增强方面增加可以在工厂全面替代有线以太网的5G NR能力如时间敏感联网等,包括LAA与独立非授权的非授权频段的5G NR,其他系统提升与增强包括定位、MIMO增强、功耗改进等。

2018年6月已经确定了Rel-16的内容范围,目前Rel-16规范正在制定过程中,计划在明年3月完成物理层规范,受Rel-15 Late drop版本冻结时间推迟的影响,Rel-16规范冻结时间由原定的2019年12月推迟至2020年3月,ASN.1冻结推迟到6月。

3GPP更新5G标准时间表及R17版工作方向插图1

3GPP 5G标准 R16版本时间表

3GPP 5G标准 Rel-17规划

3GPP标准制定工作都是这一版还在进行中,下一版就开始准备了,Rel-17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已经确定,在6月RAN#84会议上专门安排了一整天时间来讨论Rel-17相关的建议,将各家厂商提出的建议都归到了工作区并开始基于邮件的讨论。9月RAN#85会议上会评审检讨工作区的邮件讨论进展并进行调整。今年12月RAN#86会议会最终确认批准Rel-17的内容,后面开始正式Rel-17规范制定,2021年6月冻结规范。

3GPP更新5G标准时间表及R17版工作方向插图2

3GPP 5G标准 R17版本时间表

目前讨论工作区里的Rel-17潜在方向包括:

  • NR Light:针对中档NR设备(例如MTC、可穿戴等)运作进行优化设计;
  • 小数据传输优化:小数据包/非活动数据传输优化;
  • Sidelink增强:sidelink是D2D直联通信采用的技术,Rel-17会进一步探索其在V2X、商用终端、紧急通信领域的使用案例,实现这几个应用中的最大共性,并包括FR2(>6GHz)频段的部分;
  • 52.6GHz以上频率:Rel-15中定义的FR2毫米波频段上限为52.6GHz,Rel-17中将对52.6GHz以上频段的波形进行研究。
  • 多SIM卡操作:研究采用多SIM卡操作时对RAN的影响及规范的影响;
  • NR多播/广播:驱动来自于V2X和公共安全应用;
  • 覆盖增强:明确所有相关场景的要求,重点是极端覆盖,包括室内与更宽广区域;
  • 非陆地网络NR:NR支持卫星通信相关标准化;
  • 定位增强:工厂/校园定位,IoT,V2X定位,3D定位,实现厘米级精度,包括延迟及可靠性提升;
  • RAN数据收集增强:包括SON和MDT增强,采集数据以实现AI;
  • NB-IoT和eMTC增强
  • IIoT和URLLC增强
  • MIMO增强
  • 综合接入与回传增强
  • 非授权频谱NR增强
  • 节能增强
本文由电子测试测量之家(inventest)授权转载

Zigbee、 Lora难以向5G演进、唯有NB-IoT拥抱5G

如今物联网产业已经进入大规模快速发展阶段,垂直行业从事物联网建设的企业越来越多。不过在低速率物联网技术NB-IoTLoRa方面,企业的选择出现了分歧。貌似LoRa在中国会与NB-IoT分庭抗礼,但是事实真的会是这样吗?

Zigbee、 Lora难以向5G演进、唯有NB-IoT拥抱5G插图

芯片是物联网产业的“种子”,决定了整个产业将“长”成什么样。在芯片研发和供应方面,LoRa芯片制造商只有Semetch一家美国公司,属于独家垄断,这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而言是个不好的兆头。

前段时间中国一家通信设备企业被美国禁售芯片,导致企业正常运营停滞,付出巨大代价。该事件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我们为何还要力推被人能随时扼住咽喉的发展道路?

而NB-IoT是3GPP定义的标准协议,全球主流芯片厂商都能够提供NB-IoT商用芯片,比如高通、MKT、RDA、三星ARM华为等,都可以推出符合全球开放协议的产品。另据笔者了解作为NB-IoT芯片专利的主要贡献者华为,计划不收取海思NB-IoT芯片专利费用。这对物联网的产业规模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在价格方面,随着NB-IoT芯片发货量的增多,NB-IoT模组价格已逐渐逼近GSM模组价格,刚刚开标的中国联通300万NB-IoT模组,NB模组价格已经降到了23元/pcs,与LoRa模组类似,与GSM仅相差5元不到。相信随着NB-IoT的连接数不断增多,NB-IoT模组的价格还会进一步降低。

网络:运营商支持NB-IoT网,企业自建LoRa网性价比低

再看具体的网络建设,LoRa阵营宣称有50多张商用网络,但是缺少主流运营商参与,前期支持LoRa的Orange、比利时Proximus等,也均开始转型做NB-IoT。LoRa网络需要完全新建设备,初期投资大,任何一家厂商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到连续覆盖。

这里值得提下韩国运营商SKT的物联网发展经历,颇具戏剧性。SKT过渡追求建网成本的降低,2016-2017年在韩国首尔建设了数万个LoRa基站,但覆盖很差,终端设备仅能在马路上接收到信号,在室内几乎无信号。这样糟糕的结果,导致SKT在物联网领域无法与韩国另外两家运营商KT和LG U+竞争(这两家运营商部署了NB-IoT网络)。

而NB-IoT是全球主流运营商支持的标准技术。Vodafone、德国电信、日本软银等56家运营商均已经部署了NB-IoT商用网络。在美国,T-Mobile已经宣布商用了NB-IoT,AT&T、Verizon也积极进行NB-IoT的商用试点。在中国,三大运营商也已经部署了接近100万个NB-IoT基站。NB-IoT可以依赖现有运营商设备软件升级完成,投资少,保护存量资产,可以快速完成网络部署。

再看各类垂直行业客户。垂直行业客户自己建设LoRa网络性价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LoRa需要行业客户自己部署网络或委托第三方,也就导致LoRa网络需要行业客户自己维护。但是行业客户一般都不是通信方面的专家,那么在维护网络的时候主要会依赖第三方,这时会产生大量的维护成本,同时行业客户对技术的更新方向和节奏把控不是特别好,不像运营商网络比较专业而且网络质量比较稳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对行业客户而言,NB-IoT网络会比LoRa更好。

频谱技术:LoRa工作在非授权频段,不稳定

LoRa工作在非授权频段,有点类似于Wi-Fi,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频段本身干扰不可控,干扰会导致通信质量下降。中国政府对于非授权频谱的管理征求意见稿,也一直想对国内的非授权频谱进行有效管理,比如限制发射机连续发射时间、不能用于组网等,虽然征求意见稿未正式对外发布,但是这对工作在非授权频谱的LoRa是潜在的不确定监管政策因素。

除了频谱方面,在技术上LoRa技术的通信质量也难以保证。LoRa基于Aloha机制,有点类似于Wi-Fi,需要抢信道发,比如先尝试发一下,如果发现跟其他人碰撞,那么只好过一段时间再发,一发生碰撞就要回退回去对时延和发包成功率都有较大影响。——这种机制会导致大量无效的碰撞,发送接收效率低。

而NB-IoT基于授权频谱,所有的频谱使用是有专业规划的,且受到法律保护,干扰等因素可控。NB-IoT是基于调度的技术,哪个用户在哪发是由基站进行调度的,资源使用效率比较高,不会发生很多碰撞。所以基于调度的系统可以进一步提升通讯质量。

演进:LoRa难以向5G演进,NB-IoT将演进到5G

在探讨技术未来演进时,我们可以发现,NB-IoT是面向5G的物联技术,将在长时间之内与NR mMTC共存,并在未来长时间之内向5G演进。具体而言,NB-IoT在持续演进, 3GPP Release 13是首版本,之后Release 14以及Release 15将再持续增强,最终面向5G。

而LoRa是单个公司的私有协议,难以实现面向未来长期的技术演进。要知道,如果一个创新技术无法持续演进,就是没有未来的。企业对网络投资成本保护和现有资源最大化利用是非常重视的。

同时面对5G这个巨大的市场增长机会点,运营商必然不会错过,他们会在5G进入规模发展前,精细算清楚每笔投资的方向——不仅要有益当前,还要有益未来。

应用:LoRa未见百万连接项目 NB-IoT应用进入爆发期

在商业实践方面,NB-IoT已近出现了百万级应用,而LoRa至今未见较大项目。在智慧城市方面,如杭州NB-IoT烟感已经签约100万片NB-IoT模组;中部某省市的NB-IoT电动车监控已经开始规模试点,当前已部署15万台NB-IoT设备,20XX年目标是300万;深圳燃气也公布了160万NB-IoT智能燃气表的部署计划。在智能家电方面,2018年10月,天网互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旗下的必歌铠NB-IoT智能锁终端再昆明某地区公租房成功部署了一千三百套终端并运营至今,成为了国内首个千量级NB-IoT终端的标杆项目。而在2019年2月,天网互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旗下的必歌铠NB-IoT智能锁已完成中国移动产品引入,并在采购订单意向成功破万!最后2019年5月,天网互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协手链家和百米生活等企业共同推进NB-IoT终端应用的落地,重点推进的方向以深圳本地城中村和公寓为主,并在6月中旬深圳龙华区某个城中村中全面部署NB-IoT的智能门锁、水表和电表终端应用。

摩拜单车再现大范围网络问题,切肤之痛只有NBIOT才是王道!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19日电今早,有网友在微博上反映,摩拜APP出现服务器瘫痪情况,导致大量用户无法使用。据悉,这样的情况从今日(19日)早间一直持续,尚未解决。有不少网友反映摩拜单车打不开锁,用户扫描二维码后,提示服务器连接超时。类似的情况在今年1月和去年的8月份也有出现。很多曾网友反映,摩拜出现故障,扫码后不能解锁,押金还被清零了。摩拜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因网络问题,摩拜APP部分功能和信息的显示出现短时故障。

作为国内NBIOT锁的先行者,天网互联科技认为如此频繁出现的网络故障与摩拜单车锁使用的传统2G无线传输技术不无相关,介于摩拜单车在中国共享经济中的龙头地位以及的巨大体量,如频繁出现类似问题,对公司市值以及共享经济的前景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只有大批量换装NBIOT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无线网络问题,只有NBIOT才是王道!

摩拜单车再现大范围网络问题,切肤之痛只有NBIOT才是王道!插图

NBIOT是物联网领域一个新兴的技术,作为未来5G标准的一员,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LPWAN)。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其传输低频、小数据包的特点,加上能承受超大连接,超长待机,远距离传输,能做到每一次上传的数据都是万无一失,保证锁与服务器连接安全稳定。

NB-IoT比2G/3G/4G有50~100倍的上行容量提升,在同一基站的情况下,NB-IoT可以比现有无线技术提供50~100倍的接入数。200KHz频率下面,根据仿真测试数据,单个基站小区可支持5万个NB-IoT终端接入,也就是目前同一区域内成百上千台共享单车锁形成的并发堵塞,在NBIOT技术下毫无压力可言。

此外,NB-Iot在室内的覆盖能力很强,比GSM增强20dBm增益,相对应的在在覆盖区域的范围上比GPRS提升了100倍。网络覆盖的增强在农村,厂区,地下场所的部署上有很大优势。大家再也不用担心在车库、室内、和建筑角落手机扫不开车锁的状况了。

NBIOT技术作为共享单车锁的最佳解决方案同时也能完美的适用于近两年受到热捧的联网公寓门锁上。传统联网门锁不仅安装部署难(安装一把锁需要预先布网布线还要调试网关)而且安全性差(采用wifi、zigbee等私有协议容易被截获破解)。这些问题痛点NBIOT技术以其与生俱来的物联网特性(远距离传输,运营商级别安全)一样能够轻松解决,NBIOT技术依然是王道!

国内NB-IoT技术代表性产品

         2017年,天网互联科技抓住NB-IoT窄带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的契机,通过核心技术的积累优势,成功布局NB-IoT物联网智能门锁并成功地领先于行业率先推出NB-IoT物联网智能门锁、门锁管理平台和物业租赁平台,为企业、学校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完整解决方案,实现物业联网化和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深圳大学城

        实现师生自助申请实验室、会议室使用权限。传统预约方式需要现场预约,管理员陪同开门。基于天网互联门锁管理平台师生可以通过APP、公众号申请固定时段的使用权限,管理员通过云平台或者APP远程授权,师生即可通过密码或者微信扫码进入房间,使用完毕后门锁自动除权,既保证公共场所安全又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昆明市公租房

        解决公寓管理中房租拖欠和住户监管问题,从住户入住的那一刻开始,系统就开始自动管理住户的房租,云平台定期下发收租提醒,线上收缴费用,租约到期如果没有续租,系统将自动失效租户开门密码和权限,杜绝超租现象。此外物业可以强制绑定住户,统计承租人开门活动,打击非法转租现象。

短租公寓

        解决门锁管理难题,传统公寓管理中,需要给客户钥匙或者门卡,客户退租就涉及钥匙和门卡的回收,甚至换锁芯的麻烦,使用天网互联科技的NBIOT智能门锁,每个租客拥有自己的密码并可以随时修改,退租时管理员远程注销密码即可,省时省力。

 

市场收获颇丰

         万物互联的新发展趋势早已是获得全球公认,而NB-IoT因其低功耗、大覆盖等优势,成为蜂窝网络产业应对万物互联的一个重要机会。无论是运营商大咖、还是设备商巨头,纷纷展示其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以及在不同垂直行业的应用。2017年天网互联科技成功地领先于行业率先推出NB-IoT物联网智能门锁后不久,就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多地公租房和学校也迅速达成了项目合作。对此公司表示会对现有的产品不断的优化,致力于给广大用户更好更安全的体验。同时也正在寻求Pre-A轮融资,只为更快的给到客户更多NB-IoT产品,预计融资1000万。

同时,基于对NBIOT技术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区块链技术的深刻理解,公司注册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锁监管设备、方法及存储介质”,准备在未来的NBIOT设备中融入区块链技术,加块共享经济的交易速度、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解决基于陌生人的共享经济中的信任问题,从而持续不断的为共享经济添砖加瓦。

首款NB-IoT天网互联智能门锁上市加速布局物联生态

中国智慧生活产业联盟率先响应国家政策,召集NB-IoT芯片模组厂商、网络运营商及应用厂商等领军品牌在北京举办了“智能家居行业NB-IoT应用推广高峰论坛”。会上,行业大咖围绕智能家居行业如何快速接入NB-IoT、智能家居NB-IoT商用解决方案和智能家居新生态的建设等专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首款搭载NB-IoT技术的天网互联智能门锁正式上市,给行业提供了借鉴,此举在推动NB-IoT在物联网时代智能家居领域的快速落地的同时,也将为用户带来了最佳场景体验,构造物联网新生态。

首款NB-IoT天网互联智能门锁上市加速布局物联生态插图

随着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无线通信技术将实现万物互联。目前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物与物的连接,蓝牙、WiFi等,但蓝牙存在距离太远无法连接的尴尬情况,WiFi网络覆盖则存在覆盖盲区、配置复杂、稳定性差、安全性差等硬伤,相应就会伴随用户体验差等情况。而作为3GPP的开放技术标准的NB-IoT技术,其覆盖范围更广、信号接收率更强,设备连接率可达到100%,极大程度丰富了用户的接入方式,能够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智能家电上的场景应用凸显得尤为明显。

当前智能门锁行业存在着技术不成熟、联动性不强等等难题,此次将NB-IoT技术运用在天网智能门锁上,能够为用户提供稳定“永在线”的智慧体验。它不仅能够解决因wifi网络功耗高、覆盖面小,致使网络无法连接的情况,还将使得传统WiFi控制模式下繁琐的APP下载等诸多步骤得以简化,让智能门锁通过运营商网络更稳定、便捷地实现配置连接。

同时,以搭载NB-IoT技术的天网互联智能门锁为切入点,用户还可以通过智能门锁带动其他智能产品接入NB-IoT网络,连通家庭安防、娱乐、生活在内的所有智能生活场景网器,构建系列物联家居场景,实现对智能家居产品的远程控制、安防报警、运行状态监控等,例如窗帘自动打开、安防系统自动布防撤防、家中灯光自动打开等。

有相关负责人表示,在NB-IoT技术下,实现了对智能家居物联网“入口”的布局,大大延长了用户消费的生命周期。基于用户的需求,搭载NB-IoT技术的智能门锁还衍生了众多增值服务,例如联动社区物业、保安等打造的社区智能门锁系统、社区安保等,为用户打造安心便捷的社区物联生活新体验。

每一次的技术变革,带来行业技术升级的同时,也必将带来行业的整体变革。在行业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智能门锁仅是一个普通的家居硬件产品,最多冠以智能两字以示其与传统门锁的区别。但是,运用NB-IoT技术的天网互联智能门锁上市,不仅使得天网互联智能门锁在整个行业中抢占了先机,成为家居物联布局的核心,还打破了当前智能门锁行业格局,成功带动了整个行业互联互通建设的节奏,引领行业内各企业转型升级,使得传统的行业开始转向新的发展轨道。因此,有理由相信随着行业互联互通技术桎梏的破碎,更加理想的智慧生活将会真正变得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