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互联针对高校宿舍管理的应用方案

校园传统门锁存在很多问题

缺乏行为管理

    很多学校在师生每天必用的学生宿舍、办公室、实验室等场合,仍然沿用传统方法登记记录,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死角”。

校园钥匙管理成本高

    传统钥匙易丢失,丢失后难以挂失,钥匙交接有隐患,携带大量钥匙不方便,使用钥匙也无法对“使用人”和“目标门”进行有效的追溯管理。

学生流动性大,管理难  

    每年大量老生离校、新生涌入、以及涉及寝室变更时,学校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对寝室钥匙进行收集、分配,或对锁芯进行更换,每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寝室矛盾普遍存在,关系相处不融洽,各种小细节处理不好引发大型“爆炸”现场,甚至有些场面一度难以入眼!!!这些矛盾中也有跟不起眼的门相关的!

场景一

    “有一次回宿舍的时候发现没有带钥匙,舍友明明在宿舍,我在外面叫了N多遍但是ta愣是没听见,无奈之下我只好爬8楼去找宿管借钥匙”

场景二

    “晚上洗澡的时候总会担心门突然被锁住,我一般都会把锁扭到固定状态,只要ta回来了,我洗完澡就会发现门还是被锁了,真的很恼火”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如此辛酸的经历?好锁配好心情,如果能够拥有天网互联的NB锁,你就再也不用把“命运”交在别人手里了

解决方案

校园NBIOT门锁将校园一卡通技术、物联网技术与传统电子门锁有机结合,使用校园一卡通和APP替代钥匙,配合计算机、物联网实现智能化门锁控制和管理,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门锁的频繁使用钥匙和信息无法追溯的不足,利用数据控制器采集的数据实现安防监控及智能化管理。门锁管理务必现代化、功能化、人性化、合理化。

 天网互联校园NBIOT门锁设计思想 

完全为学校公寓管理专用设计

天网互联所设计的学校公寓门锁管理系统,从系统架构到管理软件的细节设计,都完全针对于学校公寓的特点来进行设计。

无线联网

首先是一定要联网,解决前言中提到的诸多问题。其次是要用无线联网这样既不用布电源线、网线,既可以实现实时管理,又能节省越来越高的人力成本

为校园管理服务

校园锁的意义绝不是简单地解决了钥匙管理的问题,而应该利用锁的实时联网功能,更好地为学生和公寓管理服务

 天网互联NBIOT校园锁特色功能 

无线联网

不需要布设电源线与网线网关,减少安装成本、减少对房间的破坏。对通信协议做底层改造,既满足低功耗,又可以实现准实时联网。可通过网络实现补卡、数据上传、下发权限等操作。

常开状态

天网互联在管理端APP设置了切换按钮,可以实现关门锁门或关门但不锁门

(可以解决上面小编提到的问题)

多种开门方式
门锁内存贮人员权限,学生可以通过密码或刷卡开门,不受服务器、网络、断电的影响对于管理人员,可通过万能卡、APP、密码等多种方式开锁

归寝查询

可以要求回寝的学生都要刷卡,统计那些未刷卡的学生信息,可以单独请假和批量请假,可以设定公共假期,系统可以显示未归寝的学生信息,对于几天没有刷卡的学生,可以直接发信息给相应的管理人员

宿舍管理系统接口

可以灵活的与宿舍管理系统连接实现宿舍分配、收费管理、报修管理等。

 天网互联NBIOT校园锁使用的效果

管理开支减少

将传统钥匙摒弃,以往繁琐的工作现在只需通过NBIOT校园锁对权限进行设置,即可达到目的,减少学校的管理通入,缩减人员的开支。为纠纷提供有力的线索:实时刷卡记录的上传,可作为办案、纠纷等头疼情况提供数据支持,体现出信息化的优势,为创造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状态信息一目了然

宿舍门开关状态显示,电池电量状态预警,非法进入预警,刷卡记录的实时上传。丢失卡片,实时注销实时生效。一卡多开,方便宿管进行检查。对刷卡数据分析,协助归寝、等考勤。支持远程开门,不用再跑上跑下。分时段权限,以防学生潜回宿舍。可选择不可反锁的锁具,掌握宿舍内情况。

有效管理实验室开门权限

根据授课表,同步教师卡权限,根据实验室预约情况同步开门时间,机房维修人员临时卡管理定时开锁、定时关锁功能。

新技术新服务

校园无线联网门锁系统,率先将物联网和NBIOT通讯技术引入学校信息管理系统中,使学校的管理,加入了新的理念,适应当前学校管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将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天网互联科技(www.tianwang.com)是国内具备端到端(物联网,IoT智能硬件,智能锁解决方案,云平台)整套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科技5G物联网公司。公司率先在国内推出基于NB-IoT、4G、GPRS和CAT 1等通信协议的整套智能产品和共享租赁有效解决方案

租房可是一门“技术活”,有保障才更安心

近年来受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利好政策的出台,我国房屋租赁行业得到较快的发展。虽然进入2020年春节,受疫情的影响,市场受到严重的冲击,由年前万余套跌破至千套,5-6周更是不足300套,但随着复工潮的到来,企业逐步开始生产经营活动,我国租赁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供应环比显著增加。因此在国家政策及多重因素的催促下,未来的租赁市场还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3年我国房屋租赁总面积将达到83.82亿,租赁人口达到2.48亿人。

租房可是一门“技术活”,有保障才更安心插图
预计到2030年我国租赁人口将达2.7亿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4.2万亿元。在中国,流动人口的增加,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都会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租房而不是买房

切实保证租房者的权益和居住体验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规范房屋租赁市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势在必行。租房居住在将来也将成为中国年轻人的首选

租赁市场管理有以下三大痛点问题:

管理成本高

房东楼管掌管大量钥匙,从房屋带看、到租户入住、退房,大量的钥匙难以区分管理,经常出现钥匙丢失,换锁成本巨大。此外,出现问题无法追溯,追究责任,常常带来安全隐患和双方矛盾。

人员信息管理难

传统的人工审核和把控压力很大,租住人员的资料采集不全,照片、身份证复印件、职业(工作单位)、同住人、临时人等情况没有认真核实,新租住的不能及时登记,搬走的未及时注销。

没有很好的催租方式

催租是租赁市场老大难问题,租赁方往往软磨硬泡还吃力不讨好,拿恶意欠租的租户毫无办法。

各种问题的交汇使得公租房入住体验降低,运营成本较高或时刻处于救火状态下,公租房管理与运营整体解决方案,将有效、合理、方便的对公租房进行管理与高效运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基于这些问题,公寓管理与运营核心功能需求十分突出

天网互联的NB锁和Cat.1智能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上述痛点问题:

人员管理

租客管理:租户人员的相关信息统计

寻访人员管理:上门看房人员可实现远程开锁

人员信息管理:进出公租房的人员信息统计,开门记录查询

房屋管理

区域管理:不同区域,使用统一系统集群管理

房屋管理:房屋已租和未租数量统计

出入记录:不明访客出入记录管理

房屋历史记录:租户人员过往入住记录查询

卡片管理

密码管理:可发送一次性开门密码,授权开关启时间

身份证管理:可授权身份证开关门,租赁时段控制

安防管理

布防管理:安防人员布防系统联动

布防人员监控:布防人员管理监控

告警信息管理:配合公安机关,如遇犯罪嫌疑人开门记录,自动发送报警信息

统计分析

刷卡次数统计:开门记录刷卡次数统计

流动人口年龄分析:根据录入信息,统计流动人口年龄分布

长租公寓管理与运营典型场景

智能收租:系统短信提示,每月准时交租,身份或密码可继续开启门锁,拖延交租,系统可自动锁死门锁

智能预约看房:管理者发送一次性密码提供给租客自助看房,省去大量人力成本

信息采集:智能采集租户开关门记录,掌握租客流动信息及实时房态

想象一下:如果你有租客想要提前看一下房子,但是你们双方的时间一直磨合不到一块,拉长线很有可能导致你失去些许客户。如果用了天网互联的NB锁,完全不需要担心有这种问题,但凡租客有时间,你也可以给租客发送一次性锁让对方前往看房,岂不是两全其美……

天网NB及Cat.1智能门锁系统架构

租房可是一门“技术活”,有保障才更安心插图1
天网互联的NB锁应用实例

广西南宁市仙葫苑公租房项目

租房可是一门“技术活”,有保障才更安心插图2

昆明市聚力欣居公租房项目

租房可是一门“技术活”,有保障才更安心插图3
天网互联科技(www.tianwang.com)是国内具备端到端(物联网,IoT智能硬件,智能锁解决方案,云平台)整套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科技5G物联网公司。公司率先在国内推出基于NB-IoT、4G、GPRS和CAT 1等通信协议的整套智能产品和共享租赁有效解决方案

科代表总结 | 几种无线通讯技术的区别

无线通信技术有哪些

现下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有蓝牙、Zigbee、Z-Wave、Wi-Fi、NFC、NB-IoT、Cat.1等等

科代表总结 | 几种无线通讯技术的区别插图

NO.1 蓝牙:蓝牙(BlueTooth)是一种设备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蓝牙可连接多个设备,克服了数据同步的难题。蓝牙使用短波特高频(UHF)无线电波,经由2.4至2.485GHz的ISM频段来进行通信,通信距离从几米到几百米不等。

优点:

1、“低功耗蓝牙”模式下实现了低功耗,覆盖范围增强,最大范围可超过100米。
2、支持复杂网络:针对一对一连接最优化,并支持星形拓扑的一对多连接等。
3、智能连接:增加设置设备间连接频率的支持,Ipv6网络支持。
4、较高安全性:使用AES-128CCM加密算法进行数据包加密和认证。
5、蓝牙模块体积很小,便于集成。
6、可以建立临时性的对等连接(Ad-hocConnection):根据蓝牙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可分为主设备(Master)与从设备(Slave)。

缺点:

蓝牙的各个版本不兼容,组网能力差;网络节点少,不适合多点布控。

应用:

蓝牙技术主要应用于手机,智慧医疗,智能门锁,可穿戴等等。

科代表总结 | 几种无线通讯技术的区别插图1

NO.2 WiFi: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通信技术,全称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IEEE组织的IEEE802.11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Wi-Fi终端指使用高频无线电信号发送和接收数据,使用以太网通信协议,通信距离通常在几十米。
优点:

WiFi的优点是局域网部署无需使用电线,降低部署和扩充的成本。另外,根据WiFi联盟指定,“WiFi认证”是向后兼容的,它指定一套全球统一标准:不同于移动电话,任何WiFi标准设备将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正确运行。

缺点:

WiFi的缺点是通信距离有限,稳定性差,功耗较大,组网能力差,安全性也较差。

应用:

Wi-Fi技术主要应用于智慧酒店,智慧出行,智慧景区,网关等等。

科代表总结 | 几种无线通讯技术的区别插图2

NO.3 ZigBee:ZigBee是一种低速低功耗,短距,自组网的无线局域网通信技术,于2003年被正式提出,为了弥补蓝牙通信协议的高复杂,功耗大,距离近,组网规模太小等缺陷。名称取自于蜜蜂,蜜蜂(bee)是靠飞翔和“嗡嗡”(zig)地抖动翅膀的“舞蹈”来与同伴传递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依靠这样的方式构成了群体中的通信网络。ZigBee被标准化为IEEE802.15.4,工作频段有三个:868MHz-868.6MHz、902MHz-928MHz和2.4GHz-2.4835GHz,其中最后一个频段世界范围内通用,16个信道,并且该频段为免付费、免申请的无线电频段。三个频段传输速率分别为20kbps,40kbps以及250kbps。
优点:

功耗低,网络容量大,工作频段灵活。

缺点:

数据传输速率低,有效范围小,抗干扰性差,ZigBee协议没有开源,以及和IP协议不的对接比较复杂等。

应用:

Zigbee技术应用包括智能家庭、工业控制、自动抄表、医疗监护、传感器网络应用和电信应用等等。

科代表总结 | 几种无线通讯技术的区别插图3

NO.4 NFC:NFC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门禁、身份识别等应用。近场通信技术实现了电子支付、身份认证、票务、数据交换、防伪、广告等多种功能,它改变了用户使用移动电话的方式,使用户的消费行为逐步走向电子化。

/ 优点/

安全性高:其短距离通信特征则成就了其天然的优势。

便捷性好:对于移动支付来说,NFC刷卡手机拥有钱包功能,可以把所有卡片(银行卡、门禁卡、校园卡、会员卡、公交卡)统统都装在这部智能手机里面。

耗能低:它的耗电量远远小于蓝牙和红外装置。

制造成本低。

/ 缺点/

相容性问题:目前不同厂家的NFC设备的兼容性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NFC论坛希望通过NFC标志认证来达到所有NFC设备兼容性的统一。

安全性问题:安全的NFC将各种NFC应用结合智慧卡的安全性。重要的机密资料与数据会一直储存在卡片中安全记忆体的某个区域,并且只能经由NFC装置授权,藉由储存在装置内安全记忆体中的私密金钥将传送资料予以加密。

现实问题:用户通过移动支付购买的物品和服务并不丰富,目前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便捷。

/ 应用/

NFC主要应用于交通,智能卡,金融。

科代表总结 | 几种无线通讯技术的区别插图4

NO.5 Z-Wave:Z-Wave是一种新兴的基于射频的、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适于网络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由丹麦公司Zensys所一手主导的无线组网规格。工作频带为908.42MHz(美国)~868.42MHz(欧洲),采用FSK(BFSK/GFSK)调制方式,数据传输速率为9.6 kbps,适合于窄宽带应用场合。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大,设备的复杂度、功耗以及系统成本都在增加,相对于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技术,Z-Wave技术将是最低功耗和最低成本的技术,有力地推动着低速率无线个人区域网。

/ 优点/

技术稳定,功耗低,抗干扰强,支持设备联动。

/ 缺点/

传输距离短,成本高。

/ 应用/

Z-Wave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酒店,工业等等。

科代表总结 | 几种无线通讯技术的区别插图5

NO.6 NB-IoT:NB-IoT是IoT领域一个新兴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LPWAN)。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据说NB-IoT设备电池寿命可以提高至少10年,同时还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窝数据连接覆盖。

/ 应用/

NB-IoT技术主要应用于公共事业,医疗健康,智慧城市,农业环境,物流仓储,智能楼宇,制造行业,消费者等八大典型行业。

科代表总结 | 几种无线通讯技术的区别插图6

NO.7 Cat.1:Cat.1是4G通信LTE网络下用户终端类别的一个标准,Cat.1上行峰值速率5Mbit/s,下行峰值速率10Mbit/s,Cat.1芯片及模组的不仅成熟度和集成度更高,模组的硬件架构也更简单、外围硬件成本更低,还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此外,随着2G/3G的加速退网,国内三大运营商也开始积极引导行业用户使用Cat.1终端模组。

/ 优点/

① Cat.1与NB-IoT,通信能力优势更为明显,NB-IoT适用于只传很小的数据,而Cat.1不仅可以传输更大的数据,还有很好的移动性与语音功能。

② Cat.1与eMTC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网络成本低。Cat.1可以无缝接入现有的LTE网络当中,无需针对基站进行软硬件的升级,并且信号有保障,有4G信号的地方就有Cat.1。

③ 相较于Cat.4,Cat.1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Cat.1在芯片成本上,经过系统优化后,集成度更高,模组的硬件架构更简单,外围硬件成本更低。

/ 局势/

在2G网络退网后,市场上需要有新的方案来填补,在这块市场,NB-IoT能替代一部分,另一部分将由Cat.1替代。其次,Cat.1网络非常适用于目前的中国国情,因为三大运营商对NB-IoT网络进行了投入,而且主要的投资方向集中在5G,是在是没有更多的资源组件其他的网络,因此Cat.1就成了理想的选择。另外,就是市场上Cat.1芯片不断涌现,这让Cat.1产品的性价比得到了极大的优化。

/ 应用/

Cat.1适用于对于宽带速率要求不高,但对功耗与数据传输稳定性有一定要求的场景,如穿戴式设备,共享支付,校园水控,充电桩,智能安防,工业传感器、港口物流跟踪,智能门锁等。

科代表总结 | 几种无线通讯技术的区别插图7

天网互联科技(www.tianwang.com)是国内具备端到端(物联网,IoT智能硬件,智能锁解决方案,云平台)整套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科技5G物联网公司。公司率先在国内推出基于NB-IoT、4G、GPRS和CAT 1等通信协议的整套智能产品和共享租赁有效解决方案

Cat.1与NB-IoT是互补关系吗?

随着5G的建设加速,各大运营商面临着2G/3G/4G/5G四张网络并行、四代用户兼营的运营挑战,从长远规划来看,实施2G/3G的退网清频并向4G和5G网络迁移在全球范围内已是大势所趋。

然而,传统2G网络依旧覆盖范围广、在网物联网用户数量庞大。同时,2G网络还涉及到许多实时性、移动性,需要一定带宽传输能力,甚至支持语音通信能力的应用场景,如车载、移动支付、工业互联、老人机等。这是上、下行速率只有100Kbps级别的NB-IoT所无法满足的。

Cat.1与NB-IoT是互补关系吗?插图

那么,由谁来填补2G网络退出后留下的空缺?同样面向物联网市场的Cat.1此时脱颖而出,其能够完美解决移动制式多代同堂的痛点。

通信企业、模组厂商、终端厂商都把目光聚焦在“Cat.1”上。Cat.1毫无征兆地“受宠”,俨然成为了科技圈,尤其是通信圈和物联网圈的“新晋网红”。据悉,一些芯片公司、模组公司分别发布Cat.1的新品。如天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就推出了国内首款应用Cat.1技术的智能门锁设备

Cat.1与NB-IoT是互补关系吗?插图1

Cat.1基于现有的LTE网络,完全复用现有LTE资源,不需要增加额外投资。而且,Cat.1芯片及模组的成熟度更高,成本非常便宜,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它适配于当前国内的4G网络,非常适合运用在对性价比、时延性、覆盖范围、通信速度有要求的运用场景。
那么Cat.1的崛起是否代表NB-IoT已经不再受欢迎了呢?其实不然,业内人士认为,两者在短期内将形成互补关系,Cat.1取代NB-IoT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产业链花了多年时间布局NB-IoT,不可能轻易摒弃;其次,相比Cat.1,NB-IoT产业链相对成熟;第三,从标准的制定而言,Cat.1更多地倾向于支持实时性、移动性,需要一定带宽的传输。NB-IoT成本很低,部署很灵活,支撑的是1Mbps以下市场的需求。

这样来说,两者是各有所长,相互弥补空缺!这对cp,你还不赶快来磕一磕?

Cat.1与NB-IoT是互补关系吗?插图2

两者最大的区别显而易见——带宽传输速率,此项差别也决定了他们在应用场景的不同

Cat.1与NB-IoT是互补关系吗?插图3

而两者的市场空间也有显著区别

Cat.1与NB-IoT是互补关系吗?插图4

从图中可以看出,NB-IoT在成本上比Cat.1要低,在功耗上也比Cat.1低,而Cat.1的带宽传输速率则比NB-IoT快,并且支持语音和多媒体的功能特性。因而只能说两者是齐头并进,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当下“抓住”物联网行业的两大宠儿开拓市场业务的企业不在少数,天网互联科技就是其中之一现下天网互联推出应用了Cat.1技术和NB-IoT技术的智能联网公板!另外,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自己所预想的功能公板

针对天网互联公板的详细介绍,可以点击下方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05hZQUa-wQaw9jQ0qyRKQ

全功能5G物联网智能锁——TW-NBLOCK02

全功能5G物联网智能锁——TW-NBLOCK02缩略图

全功能5G物联网智能锁——TW-NBLOCK02插图

外观 外观尺寸 面板:长350mm*宽75mm*厚30mm
型号 TW-NBLOCK02
材质 高强度铝合金
颜色 黑色
开锁方式 指纹(可选) 指纹容量99枚
密码 永久密码16组、临时密码10组,支持15位虚位密码
门卡 门卡容量32张(符合 ISO 14443A/B 标准的卡片,含身份证)
APP/微信小程序 近场通过蓝牙下发开锁指令
远程(NBIOT/Cat1) 平台端授权,操作门锁通过(NBIOT/Cat1)通讯同步开锁指令
钥匙 标配2把
通讯方式 NBIOT/Cat1 远程同步数据、支持固件升级
蓝牙 近场同步数据、支持固件升级
结构部件 锁体 国标6068,不锈钢
锁舌 304不锈钢(斜舌+方舌)
锁芯 超B级防盗锁芯
适用门类型 木门、铁门、防盗门
试用门厚度 40mm≤门厚≤100mm
工作参数 工作电源 4节1.5V 5号AA碱性电池,Micro USB应急电源
低电量报警电压 ≤ 4.8V
待机功耗 ≤100 uA,4节电池正常使用6个月以上
工作温度 -25℃到60℃
工作湿度 5%-78%RH(无结露)
产品特色 双平台支持 设备管理平台(PAAS)、房屋运营平台(SAAS)双平台支持API接口对接和运营,对数据隐私有要求的客户提供服务器独立部署服务
双通道通讯 门锁同时支持NBIOT/Cat1和蓝牙通讯方式,默认通过NBIOT/Cat1信号联网,NBIOT/Cat1信号不好的区域可以借助手机联网蓝牙同步数据
离线密码开锁 没有NBIOT/Cat1网络和手机网络的极端情况下借助算法密码实现临时开锁
远程下发指纹 平台通过NBIOT/Cat1/手机网络蓝牙下发指纹数据到锁
急速固件升级 运维APP通过蓝牙升级门锁固件只需15秒
巡更打卡 刷卡不开锁并且上报信息
扫码开锁 门锁标配二维码,实现类似摩拜单车的扫码开锁方式
安全技术 蓝牙AES加密、接口通讯RSA非对称加密、平台通讯HTTPS加密、数据库MD5加密、阿里云服务器专业的防攻击和负载均衡服务

配套软件平台:

点击查看:5G物联网租赁管理平台

点击查看:5G物联网设备管理平台

一向低调佛系的Cat.1进入大众视野,你对它了解多少?

Cat.1是什么?

Cat.1的全称是LTE UE-Category 1

LTE是网络制式,是由3GPP组织制定的UMTS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但它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

UE是指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3GPP用Cat.1~20来衡量用户终端设备的无线性能,也就是划分终端速率等级

说白了,Cat.1可以称为“低配版”的4G终端

根据3GPP Release 定义,UE-Category被分为1-10共10个等级,Cat.1-5在R8组,Cat.6-8在R10组,Cat.9-10在R11组。在2009年,Cat.1-5是3GPP专门划分出来,面向于未来物联网应用市场的类别。这几个类别自下而上在上传、下载速率及MIMO天线数量要求上做了阶梯式的区分。

一向低调佛系的Cat.1进入大众视野,你对它了解多少?插图

其中可以看出Cat.1的上行峰值速率仅有5Mbit/s,下行峰值速率为10Mbit/s。其通信能力在所有的LTE标准中属于中低级档次

Cat.1占据“C”位进入大众视野

2019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我国移动通信的网络在2G、3G退网条件已经逐步成熟。在全球,由于4G、5G网络的普及,已经有100多家运营企业实施了2G、3G的退网。在我国,随着5G建设高速推进,2G、3G退出舞台也将是大势所趋。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被2G、GSM、CDMA所占据大量基数的广域连接的物联网市场,将会如何演变?不可否认,一部分基于静态的、主动上报的应用场景,如智能表计,会继续沿用低功耗NB-IoT。但同时,还有更多的一部分具有实时性,移动性,需要一定带宽传输能力,甚至语音通讯能力的应用场景,2G、3G退网以后,该被什么所替代呢?在未来的数百亿个IoT连接中,网络容量要求将有所不同。根据业界的说法,10%的节点需要高带宽和高速通信技术,例如高速4G,5G等。30%的节点需要中速传输技术,主要技术是Cat.1和eMTC; 60%的节点需要低速连接技术,例如NB-IoT,LoRa等。除了市场趋势以外,Cat.1也具备一定优势!

就好比机遇和能力,如果一个人仅仅拥有机遇而自身毫无能力优势的话那也难以生存。同理,Cat.1在具备市场优势同时自身也需具备一定的特性

那么,Cat.1自身的优势是什么呢?

Cat.1支持高达10Mbps 的终端下行链路速率,从而能够以更低的功耗和更低的成本IoT设备连接到LTE网络。由于世界各地的4GLTE运营商均基于最低3GPPRelease8协议版本进行部署,因此运营商无需升级网络,仅需要简单的参数配置即可允许Cat.1终端访问网络。

Cat.1的应用场景

Cat1适用于对宽带速率要求不高,但对功耗与数据传输稳定性有一定要求的场景
在物联网领域,共享市场作为典型应用场景,已成为竞争的角斗场,各类共享设备层出不穷,充电宝、按摩椅、咖啡机、单车……共享设备使用的蜂窝通信技术也从早期的2G,到后来的LTE Cat.4。
稳定、可靠的通信联接是行业始终不变的核心诉求。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净水器等应用场景,虽然无需时时刻刻联接网络,但是一旦用户扫码租借,速度要快,体验要好
有了Cat.1的出现之后,Cat.4在其中大部分应用场景的地位逐渐被取代,原因很简单,就是Cat.4贵!!!
Cat.1与NB-IOT相比,两者虽都拥有低功耗低成本的优势,但是最明显的差别在于传输宽带的大小,NB-IOT的传输速率只有几百Kbps,无法满足语音和移动性需求综上所述,Cat.1主要面向于语音支持和中等速率的物联网市场,如穿共享租赁、戴式设备、智能家电、智能楼宇、工业控制、共享支付、公网对讲等。
既然Cat.1拥有如此广阔的发展前景,天网互联也势必会紧跟着时代的脚步天网互联5G智能门锁应用了支持三大运营商的NB-IoT、Cat.1的物联网通讯协议,继NB-IoT之后推出的国内首款Cat.1智能锁自然而然也上升了一个台阶,往后还会继续优化创新,我们拭目以待吧!

NB-IOT是什么,它为什么这么火?

那什么是IoT呢

IoT,就是大名鼎鼎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NB-IOT是什么,它为什么这么火?插图

众所周知,经过2G,3G,4G的不断发展,加之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我们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数据互联。从早期的短信和语音电话,到现在的图片、视频、可视电话,甚至可以同时进行同步联网游戏。任何形式的数据,在人与人之间的及时传递,都变得非常简单

但是通信的发展并不止于此,人类对科学技术和生活品质的执着追求不会就此停住脚步

需求还是会不断产生,技术也远远没有到达天花板。

对于通信技术来说,技术的提升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速度。你用手机下载数据(玩游戏,看视频)的时候,当然希望速度必须要快,更快,更更快。所以有了现在的5G甚至6G!!!

NB-IOT是什么,它为什么这么火?插图1

除了对速度的追求,当然还要追求连接对象
一直以来,我们主要还是连接人,努力把人与人之间连接起来。现在人都连上了,就可以考虑把物也连接起来实现物与物的连接,好处可大了去了

如果实现了万物互联,我们的生活将会大变样,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汽车都联网了,自动驾驶是不是就实现了?车与车之间会协调路径、距离、速度、车祸就再也不会发生了

如果所有的家电都联网了,实现了随时控制,还没到家,就先开启空调和热水器,出门在外忘记关灯,可以远程关灯,甚至远程进行安防信息查看,是不是更方便安全

物联网可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么大一块蛋糕,厂商们怎么可能会放过?

作为物联网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网络连接技术成了厂商们新的掘金点。各大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标准,进入了混战状态

目前比较主流的物联网技术标准有:

NB-IOT是什么,它为什么这么火?插图2

正如大家所见,NB-IoT就是IoT其中的一种标准

NB-IoT的特点 

NB-IoT作为物联网技术标准,有以下4个特点:

NB-IOT是什么,它为什么这么火?插图3 NB-IOT是什么,它为什么这么火?插图4

其实,通俗地说,NB-IoT的特点就是:吃得少,睡得多,能干活,不讲究!劳模啊!!!

NB-IoT的应用场景 

正是因为它具备的这些特点,所以它可以应用于很多场景
在低速物联网领域,NB-IoT作为一个新制式,在成本、覆盖、功耗、连接数等技术上做到极致。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公共事业、医疗健康、智慧城市、消费者、农业环境、物流仓储、智能楼宇、制造行业等八大典型行业
公用事业:抄表(水/气/电/热)、智能水务(管网/漏损/质检)、智能灭火器/消防栓医疗健康:药品溯源、远程医疗监测、血压表、血糖仪、护心甲监控

智慧城市:智能路灯、智能停车、城市垃圾桶管理、公共安全/报警、建筑工地/城市水位监测

消费者:可穿戴设备、自行车/助动车防盗、智能行李箱、VIP跟踪(小孩/老人/宠物/车辆租赁)、支付/POS机

农业环境:精准种植(环境参数:水/温/光/药/肥)、畜牧养殖(健康/追踪)、水产养殖、食品安全追溯、城市环境监控(水污染/噪声/空气质量PM2.5)

物流仓储:资产/集装箱跟踪、仓储管理、车队管理/跟踪、冷链物流(状态/追踪)

智能楼宇:智能门锁门禁、智能HVAC、烟感/火警检测、电梯故障/维保

制造行业:生产/设备状态监控、能源设施/油气监控、化工园区监测、大型租赁设备、预测性维护(家电、机械等)

天网互联是国内具备端到端(物联网,IoT智能硬件,智能锁解决方案,云平台)整套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科技5G物联网公司。公司率先在国内推出基于NB-IoT、4G、GPRS和CAT 1等通信协议的整套智能共享租赁有效解决方案

Cat.1的“火爆”后劲有多猛?“60%-30%-10%”的蜂窝物联网格局会被打破么?

导读:随着Cat.1技术性能的不断提升,其落地的场景势必也将越来越丰富,这或许也意味着,“60%-30%-10%”的蜂窝物联网格局也并非不可能发生改变。天网互联推出国内首款采用Cat.1技术的智能门锁已正式投入使用。

根据Counterpoint最新数据,2020年全年蜂窝物联网模组总出货量达到了约2.65亿片,在一众产品之中,属Cat.1的增长最为耀眼。

Cat.1在2020年的火热有目共睹,目前来看,这种趋势仍在2021年得到了延续,甚至愈演愈烈。在政策持续升温,芯片、模组厂商不断推进的当下,Cat.1的落地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那么,随着Cat.1逐步走向千行百业,这些新的落地应用又对技术的迭代提出了哪些需求?在经历一轮“爆火”后,Cat.1火爆的后劲又究竟能有多猛?

以史为鉴:从Cat.1发展史看未来趋势

早在2009年3月,3GPP发布Release8版本、正式提出LTE的时候,就同步推出了LTE Cat.1、Cat.2、Cat.3、Cat.4、Cat.5一共5个终端类别。彼时,3GPP认为:LTE只给手机用是不够的,物联网市场一定是未来的大势。于是,3GPP定义终端等级Cat.1的上行峰值速率仅有5Mbit/s,专供物联网行业。

然而,在LTE发展初期,Cat.1并没有被业界所关注。2015年4月,第一代智能手表产品正式发售,开启可穿戴品类大幕。随着可穿戴设备的逐渐普及,Cat.1才逐渐受到业界重视。

事实上,早期的可穿戴设备主要与智能手机深度协同,并不具备独立的蜂窝通信功能,甚至不能算作独立品类。究其原因,接收天线成为阻碍发展的关键。传统4G蜂窝终端必选双接收天线,对智能手表这一体积敏感型设备而言可谓是不能承受之重,即使强行放入,分集接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3GPP在R12、R13中多次针对物联网相关应用进行优化,陆续增加Cat.0、Cat.M1、Cat.NB-1的终端能力等级。然而,这些技术的最高接收带宽仅1Mbps,也无法为可穿戴场景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针对于此,从2016年6月到2017年3月,经过长期讨论,3GPP RAN#73~#75标准全会对单天线终端能力新等级做了讨论与定义。最终,2017年3月,3GPP Release 13 LTE Cat.1 bis核心部分正式冻结,其将初代LTE Cat.1作为技术锚点,会同后续配套的标准性能部分和一致性认证部分,通过极低的标准修订成本,定义出了符合中速人联/物联应用场景且具备完善后向兼容能力的终端能力等级——Cat.1 bis。

Cat.1的“火爆”后劲有多猛?“60%-30%-10%”的蜂窝物联网格局会被打破么?插图

然而,在蜂窝版可穿戴设备全面兴起的2017年到2019年间,Cat.1 bis技术设想并没有产生实质产业效益,可谓诞生即沉寂。在其背后,R13 Cat.1 bis缺乏能够充分承载其技术设想的终端芯片平台成为了阻碍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直到2019年11月16日,紫光展锐重磅发布新一代物联网芯片平台——展锐8910DM,这是全球首颗LTE Cat.1 bis物联网芯片平台,可广泛应用于万物互联的多个领域。自此之后,Cat.1真正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并于去年引发行业高潮。

倘若仔细分析Cat.1从沉寂到爆发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从Cat.1到Cat.1 bis的发展是在场景确定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的深度迭代,为场景化服务提供底层技术支撑;从展锐8910DM到产业的彻底爆发则是弥补了Cat.1 bis的技术生态缺失,从而使其真正登上更广阔的市场舞台。

毫无疑问,Cat.1的前景仍然广阔。但是,在市场热浪袭来的当下,以史为鉴,Cat.1未来仍需以场景为依托,与落地场景进行深度融合,对技术本身精益求精,真正做到契合市场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延展一些新特性。

夯实底座:Cat.1需要拓展新特性

众所周知,在“60%-30%-10%”的蜂窝物联网结构中,Cat.1主要承载的是30%的中低速物联网连接领域,在产品生态、成本投入方面都极具优势。但是,Cat.1也并非全无缺点。对于物联网设备而言,其使用周期一般为数年甚至十年不等。然而,当前的Cat.1模组待机功耗可达几毫安,无法满足电池长期待机的需要。

因此,中国联通物联网去年底联合中国联通研究院、紫光展锐和华为在江苏、上海2省市基于联通雁飞Cat.1模组,率先完成全球首例Cat.1 bis PSM低功耗特性现网测试,成为全球首个完成Cat.1 bis PSM现网测试的运营商。

Cat.1的“火爆”后劲有多猛?“60%-30%-10%”的蜂窝物联网格局会被打破么?插图1

通过现网测试,采用紫光展锐8910DM芯片平台的联通雁飞Cat1模组在现网环境下驻网、上下行数据业务、PSM T3324&T3412定时器等功能正常,测试效果达到预期,深度休眠下联通雁飞Cat1模组平均待机功耗低至2.7μA,该功耗值与NB-IoT PSM待机功耗基本一致,待机时长可达5-8年

当然,除低功耗特性外,Cat.1也需要在低成本、广覆盖、高速率等方面实现更全面技术跃升。对此,在4月20号举行的创见未来大会上,紫光展锐公布了一系列Cat.1 bis新技术特性:包括eDRX/PSM特性、覆盖增强特性、BT特性、专业对讲、升级增强、海外特性等。

在这些新特性中,紫光展锐将R12 PSM、R13 eDRX、R13 coverage enhancement等进阶特性与Cat.1 bis技术充分融合,实现了Cat.1 bis技术生态在上游终端芯片平台、认证体系、全球重点市场合规与政策导向、运营商发展战略和下游终端厂商认知度、技术差异化的全面拉通,可让Cat.1 bis能够更好的赋能中速物联品类实现低功耗、低成本、广覆盖、高数据速率的理想用户体验。

此外,这些新特性还与落地场景进行了结合,可支持Cat.1 bis应用扩展至更多的实际场景中去。例如,BT特性就新增支持了A2DP和HFP等蓝牙媒体协议,可让物联网设备也能够进行音乐播放;升级增强在支持FOTA差分升级的基础上,同时支持整包升级;海外特性则将产品与海外地区运营商所需特性进行结合,从而极大扩大了市场范围。

构建生态:Cat.1的后劲还有多猛?

事实上,通过2020年的快速爆发,Cat.1已经在包括哈啰两轮车、共享充电柜、智能POS、车载T-box等行业得到规模化应用。而在2021年初天网互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推出国内首款采用Cat.1技术的cat.1智能门锁并在公寓网约房等行业投入使用。

伴随着一系列Cat.1 bis新技术特性的发展,Cat.1也将进一步拓展更多应用领域。例如,针对低功耗需求,Cat.1将能够为物联网电池类应用提供一个高速率、低时延、广覆盖的新技术选择。同时,通过对连接能力的进一步增强,Cat.1将能面向底下车库、地下室、密集城区阴影区等场景提供服务。

去年,中国联通完成500万套Cat.1芯片集采,紫光展锐独家中标。这也说明物联网应用将越来越多地转向4G LTE,Cat.1也即将迎来更为广阔的舞台。在此情况下,生态建设也将越发成为产业着力的重点。未来,在芯片商、模组厂商、运营商等的共同推动下,Cat.1的生态圈也将囊括千行百业。

来源和出处:物联网智库

天网互联是国内具备端到端(物联网,IoT智能硬件,智能锁解决方案,云平台)整套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科技5G物联网公司。公司率先在国内推出基于NB-IoT、4G、GPRS和CAT 1等通信协议的整套智能共享租赁有效解决方案

2021年度NB-IoT连接数或突破1亿,看芯片企业新秀如何抓住机遇

想来,NB-IoT已经如火如荼地发展了三四年的时间了。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早在2020年10月前,全球NB-IoT连接数就已经达到了1.4亿,仅中国这一市场也早就突破了1亿的NB-IoT终端数量。

细分领域上,NB-IoT气表、水表等头部应用双双突破2000万,NB-IoT烟感、电动车等应用也分别接近1000万规模,同时越来越多的行业加入NB-IoT产业,出现了共享白电、智慧路灯、智慧停车、智慧农业、NB-iot智能门锁、智能跟踪等一大批百万级的应用,此外,大健康领域也颇有点“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味道。

面向未来,随着2G逐渐退网,NB-IoT正式列入5G发展规划,业界对于NB-IoT不再有疑惑,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Berg Insight曾预测,到2023年,全球低功耗广域网设备出货量将超过20亿台,其中基于NB-IoT设备占比将超过一半。足见未来NB-IoT市场前景之广阔,发展速度之快。

NB-IoT芯片轮番竞争,有人持续投入研发,也有人弃之而转型。

随着一些海量级新兴市场的崛起,NB-IoT成为备受瞩目的终端连接技术,我国在NB-IoT领域的部署也在时间点上抢占了先机。

NB-IoT芯片作为整个NB-IoT产业链的起点和核心,随着NB-IoT技术在各行业应用的拓展,NB-IoT芯片需求量日益旺盛,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芯片生态圈。在芯片市场这一方舞台,国产NB-IoT芯片也走上了历史舞台中央!

纵观整个产业链,芯片是整个链条上门槛最高的环节,需要企业有一定的芯片及通信系统方面的技术背景及积累。相比其他蜂窝芯片来说,设计NB-IoT芯片难度有所降低,但是NB-IoT芯片企业要是想做好这一业务也并非没有难度,不仅芯片的设计要适配产业发展,同时还对各芯片企业在芯片工艺提升、加速协议演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出更高集成度、更低成本的新一代芯片产品。未来SoC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多样,集成越来越多的其他通信技术,例如NB-IoT+GNSS、NB-IoT+TEE SIM、NB-IoT+GPRS等组合。

2021年度NB-IoT连接数或突破1亿,看芯片企业新秀如何抓住机遇插图

经过NB-IoT芯片轮番竞争之后,有继续研发投入的,也有不得不放弃从而转型的。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芯片市场格局尚未完全定型,新晋NB-IoT芯片势力正卯足了劲,势要挑战行业大佬!

相比发展之初,中国NB-IoT芯片市场集中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了,如今的市场状态正是行业大佬、创业新秀并起,这些新秀在芯片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芯翼信息科技就是其中尤为突出的一员。

国产芯片企业新秀看NB-IoT芯片发展方向

作为国产NB-IoT企业新秀,芯翼信息科技成立于 2017 年 3 月,是一家专注于物联网通讯芯片(NB-IoT)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具有完备且国际顶尖的芯片研发实力和能力。创始人及核心团队来自于美国博通、高通、英特尔、迈凌等全球知名芯片和通信公司,毕业于 UCLA、TAMU、UT Dallas、UMN、北大、清华、浙大、东南等海内外知名高校。

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超高集成度 NB-IoT 系统单芯片,第三代 5G NB-IoT 系统单芯片 SoC XY1100 已进行了全面量产并正式商用落地,渗透到水表、燃气表、定位追踪、智慧城市、POS 机等消费终端领域,得到了行业客户的高度认可,在2020年疫情肆虐下,仍然迎来了单月出货量超过百万、完成2亿元A+轮融资等亮眼的成就。

对于NB-IoT终端芯片来说,除了跟随3GPP的技术演进以外,又是如何看待NB-IoT芯片下一步发展方向呢?笔者有幸参与了由芯翼信息科技、中移物联网共同举办的《NB-IoT国产化物联网方案技术发展高峰论坛》,收获颇丰。

2021年度NB-IoT连接数或突破1亿,看芯片企业新秀如何抓住机遇插图1

在芯翼信息科技高级市场总监祁卫看来,基于2G退网、5G标准纳入、业务场景的不断落地以及市场充分的竞争已形成商业正循环,NB-IoT已经成为蜂窝物联网连接技术最佳选择之一。

他认为,NB-IoT终端芯片除了跟随3GPP技术演进外,未来还有以下三个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

一是,NB-IoT与更多器件的融合。当NB-IoT方案系统级芯片出现时,可大幅减小了终端产品的尺寸,精简BOM,降低终端产品的加工复杂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芯片级工艺使终端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更有保障。

2021年度NB-IoT连接数或突破1亿,看芯片企业新秀如何抓住机遇插图2

二是,NB-IoT与更多连接技术的融合。现有产品是基于不同连接技术的芯片/模组直接拼凑而成,无论是面积/功耗/成本都无法最优,而专用SoC可在这几个方面大幅度的优化。以智慧路灯、共享单车和智慧水表等场景中的应用为例,每一台设备在难以被覆盖的情况下,通过临近设备以蓝牙Mesh组网的方式,可作为蜂窝信号十分有益的补充;同时,通过Wi-Fi、蓝牙和GNSS多技术的融合进行全场景定位,能够实现环境多维数据特征的提取。

2021年度NB-IoT连接数或突破1亿,看芯片企业新秀如何抓住机遇插图3

三是,NB-IoT与AI的融合,包括与更智能、更强大以及更省电的SoC的结合。不过,目前NB-IoT与音视频的结合方面,与音频结合方面,终端的功耗问题很难解决,而音频方面尚未有需求表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挖掘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

2021年度NB-IoT连接数或突破1亿,看芯片企业新秀如何抓住机遇插图4

都说,上游芯片企业的发展牵动着下游的行业应用的脉搏,而芯片的演进和迭代都是为了适应行业的发展,站在行业应用之前。基于芯翼信息科技自身对于对于NB-IoT芯片未来发展的认知,公司将不断向行业输出新的芯片产品。祁卫系统地公开芯翼信息科技未来三年的蜂窝物联产品路线图,包括专为智能表计行业设计的专用SoC XY2100,专为资产管理和追踪行业设计的专用SoC XY3100,以及兼容Cat.1/Cat.1bis的在研5G NR RedCap芯片XY 5100。

未来的物联网终端SOC还需要传感器、主控低功耗MCU和安全加密芯片等。如果能为设备厂商提供一种更低成本、更低功耗的整合方案,让它进一步享受技术带来的红利,面向终端客户推广时更加顺利,这才是通讯之外的核心价值,更有利于开拓应用场景。

多款智能锁存在风险被北京消协点名批评,购买智能锁我们该注意什么?

近期,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市场销售的智能锁产品开展了商品比较试验。比较试验结果显示,部分企业生产或经销的智能锁样品存在安全风险。针对此结果,北京市消协邀请部分行业协会、检测机构召开智能锁比较试验企业约谈会。乐橙、优点、忠恒、琨山通用、劲固、黑帆、摩萨迪、移康、科裕等品牌的9家企业未参加约谈。北京市消协对此提出公开批评,要求9家企业限期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提醒消费者9个品牌产品存在隐患,请消费者谨慎选购。

看到这条新闻的消费者内心甚是惶恐:“我刚入手xx品牌的智能锁,这是什么人间疾苦”?“这谁能想得到呢”?“动心三秒被这个消息打回原形”

为了帮助大家选购,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选购常识,近期有选购智能锁的用户不妨参考一下:

锁芯:

锁芯是门锁最核心的部分,目前市面上的锁芯,根据专业人士开锁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可以分为A级(专业人士30秒内可开锁)、B级(专业人士5-120分钟之内可开锁)、C级,也称超B级(专业人士270分钟以上可开锁)三个等级。因此,建议消费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配备C级锁芯的智能门锁。

开门方式:

对于总是忘记带钥匙的人来说,智能门锁是他们最完美的选择,每次回家只需要输入指纹即可。当然,智能门锁不是只有指纹解锁一种方式,还有密码解锁、卡片解锁、机械钥匙解锁、手机APP解锁等方式,通常智能门锁都会采用多种解锁方式的结合。一般来说,指纹、密码解锁适合上班族、孩子、老人等,临时密码解锁适合亲友到访时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一款合格的智能门锁必须配备相对应的机械钥匙作为备用解锁方式

多款智能锁存在风险被北京消协点名批评,购买智能锁我们该注意什么?插图

门锁功能性:

在选择智能门锁时,要充分考虑智能门锁的功能性,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符合家庭需要的智能门锁。智能门锁功能通常包括:连接手机APP进行远程操控、设置临时密码、门前有人异常停留则自动拍照并给业主发送提醒、记录全家人进出门时间和次数等等

在选购时,要充分考虑智能门锁提供的安全功能是否是家庭所需,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购。若智能门锁需使用信息识别卡,日常使用中需妥善保管好信息识别卡,防止被非法读取和复制;若遇智能门锁侵权现象,应及时收集证据,向当地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售后和服务: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门锁品牌非常多,但还没有顶尖品牌。这或许也是因为智能门锁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产品制造门槛很低,所以智能门锁的功能都大同小异,区别更多的是在于工艺,外观,款式,堆料,售后。

对于消费者来说,咱们在选购智能门锁的时候,不能只是单纯考虑熟知的大品牌,要知道熟知的大品牌最核心的研究项目可能并非智能门锁,在智能门锁上宣传做得好不代表产品做得够精。那专研智能门锁的小品牌呢?也当然需要慎重考虑啦,有的品牌确有潜力,只是暂待察觉,有的品牌当真就以小品牌问世,以小品牌告终……

在功能安全性都有保障的情况下,我们在购买智能锁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去考虑它的售后和服务,上门安装,线上答疑,使用教程,多久的质保和多久的售后,这些参数在购买时都需要有所了解,避免“花钱买罪”

智能门锁作为消费时代的新兴产物,产品有“智商”,联动性高,便利性强。它还支持与其它智能硬件之间的联动。

智慧家居的普及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和便捷。时代更迭,在趋势面前,智能锁的出现必将替代机械锁成为主流。